《论语》子路第十三篇第十五章: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
五十多岁的孔子在经历了长时期的政治冷板凳后,终于被自己的祖国聘用了,先任中都宰,类似于现在的市长。这也是基于当时鲁国政局动荡之后,出于形势的需要要聘请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来代言,孔子是最合适的人选。孔子上任一年,进行了社会治安和经济管理等方面的整顿,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遂被晋升为司寇,类似于现在的最高检察长。任鲁司寇期间,除直接处理狱讼外,还参与国家的内政外事活动,并接受鲁君咨询。而这时候的鲁君鲁定公还是一位想有所作为的君主,他就君臣关系和国家兴衰问题向孔子咨询。
鲁定公问:“一句话就可以使国家兴盛,有这样的话吗?”孔子答道:“说话不可能有这样大的影响,但有近乎于这样的话。有人说:‘做君难,做臣不易。’如果知道了为君之难,这不近乎于一句话可以使国家兴盛吗?”
鲁定公又问:“一句话可以亡国,有这样的话吗?”孔子回答说:“不可能有这样的话,但有近乎这样的话。有人说:‘我做君主并没有什么可高兴的,我所高兴的只在于我所说的话没有人敢于违抗。’如果说得对而没有人违抗,不也很好吗?如果说得不对而没有人违抗,那不就近乎于一句话可以亡国吗?”
作为鲁国的首席管理顾问,孔子的这番解释可谓意义深远。
中国历史上的“汉唐盛世”,都是“一言兴邦”的典范,汉武帝刘彻的霸气、唐太宗李世民的胸怀都在于他们深知“为君难,为臣不易”的道理,能够自制自己的贪欲和虚荣,所以不滥用君王的权力,不对溢美之辞信以为真,以至于传出了“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的佳话,刘彻可以容忍司马迁的无礼,李世民可以容忍魏征的直谏,才能从谏如流,最后成就帝王霸业。
反之,历史上“一言丧邦”的例子也比比皆是。西楚霸王项羽也是霸气十足,但由于过于强调自己的权威,不愿听取别人的劝告,最终落得自刎乌江的下场。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曾经风头甚健的原顺驰地产的老总孙宏斌最近沉寂了,因为顺驰由于盲目扩张致使资金链断裂,不得不贱价出售以获得外部支持。想当初这位孙总豪气万丈,想要拳打北方万通,脚踢南方万科,在顺驰内部形成了一言堂,他的话就是基本法,逼得与自己创业的其他兄弟分崩离析,结果呢?一言丧邦!
为什么有些人总喜欢抓权呢?因为有权力可以随心所欲,可以控制别人听自己的命令,甚至去压制别人。这种随心所欲如果缺乏自制,就只能一言丧邦。在这样的组织里,你的话就是王法,身边都是一群唯命是从的应声虫,你的企业不倒掉才怪。
反而是那些对权力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能够听进去多方面意见并从谏如流的管理者,才最终能够创建百年老店。因为他们知道,权力越大,自己的责任越重,所以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要注意再注意,小心再小心,集众人之智来成就自己的大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