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起做营销,人们首先会觉得王熙凤的性格及为人方式最适合,最起码是个营销总监的料。其次就是宝钗,小小年纪,博古通今,对事故人情拿捏得火候纯熟,善于暗中使绊,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如果让其做营销,定会像其诗所言:“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但实际上,薛宝钗做营销,不会有什么作为,熬到白头,最多也只能维持一个夫妻档的小公司。而王熙凤做营销的结局也会同他在书里的命运一样——“花落人亡实堪伤”。
其实最适合做营销的是爱感伤落泪的林妹妹。
理由一:文化根基深厚
营销需要的是知识积累,在这方面,林妹妹与薛宝钗都很优秀,让自认为才华八斗的宝玉也大跌眼镜。林妹妹的才华广博,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功底很深,并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对自己与周围人的命运前途具有较强前瞻性。
宝钗的知识面虽然较黛玉没差多少,但实际上她所知道的都是一些面上的东西,研究得也不深、不透、不广。她学习的目的多半不是兴趣使然,而是附庸风雅,显现自己的贵族风范。所以她写出的文章,华丽娓婉,但没有魂,终是些人去亦云的表面文章,而不像黛玉有着自己独特的超越时代桎梏新的独到见解。这种类型的人做起营销来,才会有自己脱俗的思路,而且由于对历史及民俗的超凡的理解,极容易找到对症的策略。在这方面,宝钗那些附庸风雅的知识显然是中看不中用的,但凭其聪慧的天资,也足以维持个小生意,只是“原地踏步”的可能性极大。
王熙凤极具营销天资,她失败的因素中,文化素质低只是一个次要因素之一。更主要的还在于人品。
理由二:日久见人心
营销的技巧是可以学到的,即使学不透也可聘个顾问来指导或手把手地交,最难的还是为人。在我国这种特殊的人文背景下,一个营销人的为人是决定其成败的关键因素。
依宝钗及王熙凤八面玲珑的性格,都是社交上的好手,按理说会在营销上呼风唤雨、大显神威的。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难的是日久天长,谁也不会跟一个为成功而不择手段的人长久合作的,而且在生意中受了骗或吃了亏,对方是会残酷报复的,所以当其失去贾母之类靠山后,王熙凤们的结局只能是“眼空蓄泪泪空垂”。
社交能力是营销人比较看中的东西,这其中当然有一些技巧,但技巧这东西就如同营销中战略与战术的关系一样,策略对了,战术可以慢慢摸索提高;战略不对,战术越好,可能结果会越坏。相对于技巧,人品永远是要占第一位的。
让我们分析黛玉与人的交往哲学。
首先是平等。在这方面,她不只是在爱情上追求平等、专一、以心换心,对于、朋友、甚至下人,也是以平等的心态对待的,最典型的就是对自己的丫鬟紫娟,两人无话不说,视为知己,而紫娟对她也是比亲人还亲。
黛玉虽在言语上有些尖酸,但心里还是尊重下人人格的,并没有像宝钗那样,时时摆出主子的谱,面上也虽也在讲一些“人文关怀”,但在背地里却能为了讨好王夫人,把被逼跳井的金钏说成是“在井边玩,不小心掉进了里面”,根本没有把“奴才们”当人。至于王熙凤,则更是个笑面虎,设计将尤二姐害死后,还能在其尸体前流下“伤心”的眼泪,即便是千依百顺的贴身丫鬟平儿也丝毫不放过。
所以,大家刚开始接触宝钗时,会觉得她人好,比黛玉平和“懂事”,可时间一长,朋友与下人都觉出了黛玉的真与好,而对宝钗,则会日渐疏远。例如:一开始嫌黛玉小性的湘芸,最后也视其为知己,中秋节时,离开众人与其一起在吟诗赏月,抱怨宝钗的无情。
因为寄人篱下,黛玉对比自己地位低的人是十分同情与理解的。所以,如果做营销的话,黛玉过不了多久,就会得到人心,也就是现在人们所讲的人气,因此即使其在营销与处事技巧上可能会较王熙凤与宝钗差一些,人们也会特别愿意与其共事。因为做营销与做人一样,各领风骚三五年并不难,难的是日久天长。天时、地利尚可以想办法争取,惟有人和最难做的,一个好的营销领袖要靠自己的人格魅力凝聚人心,这样才不会出现有利则聚,利尽则散的局面。
所以在一些王熙凤式的经销商一蹶不振或郎当入狱的时候,人们不要说:这是个人才,真可惜!其实根本没什么可惜的,这是一种必然。
而见宝钗式的经销商生意总是捉襟见肘时,也不必起什么“怜香惜玉”之念,投资相救,这样做是徒劳的,这种人,“心魔”不除,根本不可能有所作为。
而对于黛玉这样的营销人,我们千万要原谅他们的“小毛病”,委以重任,如果有人反对,就对他说:“高情难入俗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