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23号注册的论坛ID,今天29号,算来也才不过7天的时间,凭着自己脸皮够厚,也敢于把一些不成熟的思想拿出来与众人做一个交流,这中间也得到了几位版主的关心以及众位朋友的支持,让我很是欣慰,因为对我来说在这几天时间里得到的要远远大于所付出的。
我一早就承认自己是新手业务,在我看来新人都是很好奇的,这种好奇除了有对周遭事物的感新鲜更有对自己未来的多思考。这是好事,应该得到肯定。问题是这种思考是不是经过反复的考量呢?难!对于新人来说更是如此,不够冷静始终是正确思辨的大忌。在某些方面的考虑我是始终做不到足够冷静的,修养和学识的不足是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源,我承认这种不足也是我愿意将自己表达的主要原因,听取多方面的建议能让我更加的明确自己。对于一些异议的声音,我会全部接受,但我的思考就是用来捍卫我自己,所以对一些异议的回应也客观成就了我今天的这篇帖子!
任何事情都有共同点,因为任何事物所构成的要素都大致相同。在具体到特定条件特定事件的时候,那些对于事物本质共同点的理解是能对某些特定事物进行具体指导的。理论所具有的普适性正是我们需要探究的东西。大部分人不喜欢听理论陈述的原因无外乎两点:太简单、太深奥。太简单是因为你已经超越这个理论层次,那应该恭喜你;感觉太深奥,是因为你的积累暂时还无法达到这个理论阶段,你要做的就是牢记并努力提高。一叶知秋近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思维力度!
不可否认,行动力和个人意志力的重要,但在信息更替密度如此之高的今天,没有善于思维的大脑,你所做的事情到底作用多少?事倍功半或许还能依靠双倍的行动力去弥补,如果大的方向错了,那有再大的行动力也是枉然。一个人努力做人,拼命工作为的是什么?难道只是为了生存吗?如果只因为这个,完全不必来做业务。如果你是为了充分证明自己,那做业务是个选择,但不是最后的结果。业务和其他工作职位一样,都只是人生的某个阶段,好士兵的标准是什么?“我要做一个了不起的将军”。如果你认为你是一个好业务的话,你的目标就不应该只是做一个长期的好业务。你没被淘汰只能说明你比较适合业务,但你依然无法证明自己。业务还是业务,行业还是行业,淘汰率依旧,你也依旧。
老业务和新业务有什么不同?其实没什么不同,你们都是业务,没有高下之分。干掉老业务难吗?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业务的更替就是行业的更替。传统行业更新缓慢,传统行业的业务也同样如此。人们都会下意识的抵制更新,更何况在一些结构相对稳固的传统行业里,所以有必要在这里去和老业务PK吗?没必要,去了一定是死,不要以为你比别人强,实际上你还差的远呢,新业务要明白自己的处境,与其去钻牛角尖不如去另辟蹊径,拓展思维,行业没有空间,再大的能力也是白搭。新兴的行业由于结构的初步建立,社会范围内的理解或许有滞后,就容易造就一些传奇,行业传奇的质量就变相等于业务传奇的质量。日本商业保险刚刚出现的时候,造就了一批推销神话,而几十年过去了,我们的推销神话在哪呢?某些时候给予我们信心的依然是那些曾经的辉煌,“你做梦!”做梦没错,但你的梦何时会醒?个人业务的成就始终无法摆脱行业的干扰,所以对个人业务来说就更要明白你现在的处境。个人始终要服从于环境。
王先生曾给我提出一个问题:一个贸易公司,只有5个人,怎么做到每年几十亿美金?借这个机会我来做一个回答,有些晚,希望王先生别介意。
其实问题很简单,前面我是有点迷糊,仔细思考下,发现原来如此。那么多美金,说明的是什么?我们国家对外纺织品出口的势头很猛,虽然时有警报,但总的形势很好,纺织品出口一直是我国出口产品的大户,这是由行业现状决定的,当然公司的优劣也是一方面。5个人来做,又说明了什么?说明业务做的很专业。业务实际是等同于贸易的。或许有一些有区别,但在本质上应该是相同的。企业的类型决定营销渠道的选择和营销技巧的选择,也同样决定了公司业务的工作方向。建立合理的营销渠道、选择合适的营销技巧,最后就是对公司业务的工作方向给予明示。这三个步骤相互联系,缺一不可,且互不干涉,主次分明。个案分析到这家贸易公司我们就会发现,这家公司实际是将国内的材料商的国外业务工作集中起来由他们来做,资源整合后,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与国外进行对接的时候也更具张力。再通过一些合理的营销技巧,做到这么多其实不难。事情没有深奥与晦涩,有的只是思维活跃与否。以上就是我的回答,有不对,王先生您可以指出来。我习惯分析本质,要分析个案的话可以,但希望能给出更加详细的信息。
昨天晚上和李先生(ID泰通阀门)聊天的时候说到,老业务的真正具有意义的现实作用的时候,我就提到,老业务的存在是为了让新业务对工作更容易上手。这时候往昔的经验之谈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老业务能否给新业务一个更具支持的环境。不然经验之谈所具的现实作用实在狭隘。有句老话,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承继之事,大抵如此。不然要老业务有什么用?当然老业务做业务是很厉害的,不过你厉害就代表你的后辈们可自由伸缩的空间也相应变小,那对于你的后辈来说,你的意义又何在呢?放在公司发展的角度,更是危害甚大。
孔方兄的帖子,我是仔细看过了,我也有和他聊过。引用过多是会常常让人云里雾里,不过引用也是一种很好的举例分析法,只不过如果举的例子不好,反而会弄巧成拙,这点我是要切记的。谢谢孔方兄的提醒,也谢谢众人对我的一些建议。讨论是无止尽的,而且也很难讨论出个答案,因为每个人都要捍卫自己,但我们依然热衷于讨论,因为我们热衷于思想的争鸣和知识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