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理人要“爱”下属就应出自自愿,不要图报。你履行辅导等工作是尽职责不是施恩,于此千万不能混淆,否则不仅可能招惹对方怨恨,而且自己心理也会不断受挫
老张做分公司的总经理已有5年。这些年中,他原来的下属中有8名被公司提升为经理,分配到其他部门,有的独当一面,有的还和他一样做了分公司的总经理。看到自己曾经招聘和培养,又一起打拼过的下属发展很快,本来应该是一件开心的事,但是老张心里却有种说不清的酸涩。
那种感觉来自于那些被提拔的下属对待老张的态度。以前他们在老张手下的时候,总是毕恭毕敬,既客气又礼貌。但自从做了经理以后,老张觉得好像谁都不再把自己当回事。有的表面上还过得去,但也只不过是见了面打个招呼,赔个笑脸;有的就索性忘本了,甚至因为工作的事情在大伙和老板面前和他争执。老张想:早知道你们是这种忘恩负义的小人,我当时一定不培养你们。想到这,老张不禁注意到了自己和现在下属的关系。他想,他们或许以后也要被公司提拔,我可不能让他们将来对我这么没良心。于是,他一方面感叹世态,人情太过现实;另一方面,收敛了自己平日在育人上投入的心血。
一天,老张看到一篇文章《我们要对领导感恩》,觉得作者写得不错。他特别利用全体员工开会的时候,请下属当众朗读:“……领导的栽培使我们少走了许多弯路,使我们的眼界更加开阔,增强了我们的自信心,使我们淋漓尽致地展现自我。感谢领导的栽培,感谢领导的雅量,感谢领导给了我们一片自由翱翔的天空……”
可是,若干时日过去了,老张观察到,这篇文章并没有发挥什么效果。下属们对老张还是一如既往,并没有得到他所希望的那些心存感恩的行动反馈,哪怕是一句话也没有。老张很困惑:难道我做了多年的经理,影响力就这么差?想来想去,他终于发现一个问题,于是决定找老板谈谈。
老张见了自己的老板就直接表达出了对公司的抱怨。他说,公司提拔员工时,没有把提拔的权力交给被提拔者的直接上司。老张抱怨,当时关于他的那8名下属的提升,都是公司高层决定的,而且提升任命的通知也没有交给他发布。所以,被提升的人不会感激老张,而是感激公司。公司这样做,对老张现在的领导工作也没有多大好处。但老板听了,并不买账,反怪老张的逻辑古怪。看老板的意思,似乎将来也不打算采纳他的意见。他想:“知恩图报”是中国的美德,我要求我的下属要具备这样的品质,难道有什么错吗?我招聘和培养他们,至少对他们有“知遇之恩”,我虽然不祈求多大的回报,但是要求他们有那份“感恩的心”总不为过吧?老张现在对上对下都出了问题,感觉越发困惑和苦闷。
其实,就企业来说,老张所带领的团队,最终目的是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老张以此目标而承担经理的责任。因此,老张的招聘、用人和培训下属,是他的管理行为和手段,也是他的职责。主体上是为实现目标服务的,而不仅仅是以栽培和提升下属为目的,尽管有时管理者会把组织发展和员工发展的目标统一在一起,但并不意味着总体和个体、职责和私情的本末倒置。如果组织发展了,目标实现了,员工获得了提升,本质上并不是靠某个领导的施舍,而是新组织实现新目标的需要。
如果员工被提升,利用的是企业的资源,考虑的是企业目标,但是,老张要员工感恩于他,就有公私不分之嫌。
再者,员工的努力可能也造就了经理的成功,那到底谁应该感激谁呢?如果过分渲染个人间的感恩,反倒显露了领导人的虚伪。
做经理的人,虽然手中有权,但对本属公家的名利不应归于己有。据说,宋史上有名的宰相王旦提拔了很多人,可是总是当面教训人,直到他死后,别人才知道自己曾被他提拔过。范仲淹曾不解地问他,为什么提拔人却不让人知道?王旦说:“我只是为国家遴选人才,何必让被提拔的人来感谢我呢?我不能干所谓‘授爵公朝,感恩私室’的事。”
进而,如果经理真心地对员工好,爱护他们,那么员工会从心底感恩你。但是如果员工心存怨恨,没有感恩之情,经理就应该自我检讨,自己的当家之道有什么不妥,为什么会费力不讨好。不过,话说回来,就连有的父母也会遇到不知恩图报的子女,身为经理又何必想不通?我们看到许多成熟的经理不但不轻易施恩,反而和下属保持距离,让下属建立自立意识。这和懂爱的父母给孩子留一定空间的道理很有些相似。
经理人要“爱”下属就应出自自愿,不要图报。你履行辅导等工作是尽职责不是施恩,于此千万不能混淆,否则不仅可能招惹对方怨恨,而且自己心理也会不断受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