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最终的一个问题还是要回到企业,它们要能够进行足够力度的核心技术创新,提供适应市场的产品,最终打开局面。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国内车企还未能提供真正能够在市场上取得成功的新能源汽车产品。
创新决定未来
技术创新是一个方面。目前业内的一个共识是,即使在电动车等新领域,国内和国际也存在很大差距,而不是处在同一起跑线上。汽车业振兴规划提出"推动纯电动汽车、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化"的目标,包括"掌握新能源汽车的专用发动机和动力模块(电机、电池及管理系统等)的优化设计技术、规模生产工艺和成本控制技术。建立动力模块生产体系,形成10亿安时(Ah)车用高性能单体动力电池生产能力。发展普通型混合动力汽车和新燃料汽车专用部件。"而目前核心技术仍有待突破。
权威研究报告指出,相比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国家,中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力度明显不足;相比国外主要大企业集团,中国企业在新能源汽车研发和布局方面的投入也有较大差距。这很容易就能找到数据支撑,如一汽"十一五"期间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投入研发费用只有3亿元。在"十二五"期间,大集团都推出了节能和新能源汽车规划,大幅加大投入。
汽车分析师张志勇认为,大集团发展新能源汽车目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所有的规划都是中短期的,这与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长期性存在矛盾。"这实际上还是一种行政化的政府思维,存在很大的水分,需要真正转变到企业思维上来。"
产业联盟的出现成为新能源汽车的另一个新趋势,这从理论上有利于节约资源实现联合技术攻坚。2010年,16家中央企业成立电动车产业联盟,承诺将"整合中央企业资源,建立推动电动车产业整体发展的开放技术平台,统一产业技术标准,共同研发电动车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案、新模式,共享技术成果"。据了解,这一联盟最近已达成骨干企业应在关键零部件领域加强合作的共识。而福田汽车在去年则联合IBM等国际企业成立国内首个新能源汽车的国际联盟。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当前民营企业在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方面表现较为突出,而他们被孤立在各种联盟之外。如果电动车先锋比亚迪,除了与戴姆勒成立合资公司后,基本上处于独立发展的状态。张志勇认为,比亚迪无法独享新能源汽车技术,需要引入更多的战略投资者来投资电动车,形成汇集更多资源来源,避免需要持续投资的电动车,在未来出现资金断流的局面。
当前,国际汽车巨头也已加速向中国引入新能源汽车,如通用汽车中国公司近日已上市雪佛兰增程型电动车沃蓝达。与传统汽车不同,进口电动车由于价格昂贵和基础设施不完善,市场空间并不大。因此,如何在合资企业的平台上发展电动车成为另一个选择。广州市和广汽集团采用的一个策略是,通过先行引入丰田、本田、日产等合作方的电动车进行试运营,最终推荐核心技术生产和研发的本土化。
市场决定标准
"关于标准,汽车行业十几年前有一个共识,推动汽车技术进步有两个轮子,第一是市场需求,第二是法规和标准。这是对传统汽车的认识,我认为在新能源汽车上仍然适用,而且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北京汽车研究总院常务副院长林逸认为,新能源汽车处于研发向产业化的过渡期,标准显得尤其重要。他表示,电动汽车特别是充换电的标准,要在一定研发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完善,用来引导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所以标准是必需的、标准是可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需要改动。标准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有很大促进作用。例如北汽关于新能源的技术路线有三句话,"大力发展纯电动汽车,积极发展混合动力汽车,跟踪其他形式的新能源汽车"。说明了北汽会把新能源车作为自主品牌战略的突破口,会比较快地推进。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纯电动车的发展,一定是汽车技术本身、充换电设施建设和运营模式三者结合才能发展。北汽三个小批量的纯电动车平台,都是以小车为主,以慢充为主。第二,积极探索换电模式。北汽与美国BBP公司合作研制出来的样车,可以更换电池和行驶。
纯电动汽车是一个新生事物,充电好还是换电好?林逸认为这会随着电池技术本身的发展有所变化。现阶段,肯定"充电为主、换电为辅"为时尚早。某些固定里程的情况下,换电比较合适。在25个试点城市中,纯电动客车采取换电模式很好,便于监管。但对私人用车,换电未必合适。因为各人需求不同,汽车尺寸、电池尺寸不可能统一。
"长远来看,新能源汽车是一种新的战略转型,也是对社会形态的转型,可能对社会形态产生影响。充电和换电还需大家共同探讨,这依赖于技术本身和社会形态的发展"。林逸说。
林逸认为,日本、美国、德国这些国家在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时候,国家都给予很多政策上的支持,包括美国的新能源车,一台补贴7500美元,补贴力度很大。他完全是市场化的国家,应该说竞争更激烈,但是政府也给补贴,什么理由呢?这个政府是从环境、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来考虑的,所以要积极引导,往这方面引导企业走新能源道路。
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更应该强调社会效应。林逸进一步指出,中国政府对新能源的支持现在力度还是蛮大的,但不是最大的,仍然继续强调这个力度。也应该理直气壮的,不要觉得是不是竞争啊,是不是支持富人等等。他认为,从社会总体发展角度看,支持新能源车肯定是对的。
从发展角度也需要,从社会角度讲也有战略意义。林逸认为,由于技术的不成熟性,也需要政府的资助,否则的话就在市场上和传统车相比,还处于弱势。从这几个方面看政府还是大力支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