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沉寂的达芬奇家居事件,因为上海工商的一纸处罚重新热闹起来。133.42万元,虽不是一个小数目,但对达芬奇家居来说,绝对是九牛一毛。就在不少人对这一处罚结果大喊不过瘾之时,事件的主角——达芬奇家居却跳将出来,借助其官方微博高声喊冤,不但不服上海工商的行政处罚决定,还口口声声要与上海工商在法庭上辩个明白。
起诉执法机关,这是达芬奇家居的权利。打官司,上法庭,在中国也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让许多人不明就里的是,深陷危机漩涡的达芬奇家居,面对消费者的合理诉求,不仅一味拖延甚至干脆拒绝,现在竟兀自跟执法机关叫起板来,实在是让人大跌眼镜。
看双方磨拳擦掌的架势,一场行政官司也许在所难免。但意欲起诉不等于真理在握,就算递交了诉状也不等于真有冤屈。上海工商的行政处罚决定,究竟能不能经得起法律的考验,微博论战的双方一旦进入诉讼程序,法院自有公断。值得玩味的是,针对上海工商的行政处罚,达芬奇家居如此迅速而强硬地放出风来,要跟执法机关在公堂上见,达芬奇家居究竟意欲何为?
达芬奇家居是为了要洗清自己吗?这一目的恐怕是难以如愿。反躬自省,有过即改,是洗清自己的最好方式。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企业法人亦同此理。如何面对错误应对危机,对企业来说是门学问。粉饰自己甚至诿过于人,心理上可能会得到一时满足,但无助于危机的解决,甚至有可能越描越黑。
达芬奇家居是想以攻为守吗?这一动机恐怕是判断错误。攻守乃兵家常取之势,但攻得有攻的本钱,而且对象要选择正确。如果真的被人错怪甚至冤枉,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当然无可厚非,但事实似乎并非如此。一来达芬奇家居确有污点在身,且仍未打理干净;二来上海工商的行政处罚决定于法有据,想战胜法律绝非臆想那般容易。
达芬奇家居是真的有冤屈吗?早在7月份,达芬奇曾在其官方微博上贴出一封 “致消费者的公开道歉信”,明确表示“有关媒体对达芬奇部分家具提出的质疑,主要集中在某些产品产地标注、质量、宣传等方面存在问题,本公司虚心接受政府部门、媒体以及社会公众的监督,并已开展内部清查整顿工作。”这样一封言之凿凿的道歉信,很难想像是出自一个苦大仇深满腹冤屈的企业之手。
达芬奇家居是想发泄心中的不满吗?这一选择恐怕也是难上台面。人所共知,进口家具市场鱼龙混杂。达芬奇家居可能自以为质量还算不错,可权威机构的检测结果却给了它一记响亮的耳光。也许还有所谓的进口家具宣传手法比达芬奇更离谱,质量比达芬奇更次,但这不能成为达芬奇耍赖的理由,更不能成为逃避执法监管拒绝行政处罚的借口。
想来想去,似乎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达芬奇家居在舆论的重压之下,心态真的失衡了。很长时间以来,达芬奇家居披着耀眼的光环,雄踞高端家具之列,享受着有钱人的追捧,生意做的顺风顺水。如果没有新闻媒体的曝光,它可能还会继续风光下去,但出来混总是要还的。你可以在媒体面前哭诉“冤屈”,也可以给媒体的据实报道贴上“虚假”标签,更可以通过微博等现代手段向执法机关示威,但你不可以无视消费者的合理诉求,对他们的合理要求推三阻四。因为消费者是商家的立身之本。失掉了他们,达芬奇家居可能连心态失衡的机会都没有,而是直接被市场规则淘汰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