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销商在加盟企业之后,就像是离开父母庇护的孩子,如何完成独立经营,如何应对销售困难等众多问题像一道道围栏把经销商围困在小小的禁地中。冲出围栏,学会独立已经成为每个经销商必经之路。
成长中的本土经销商
在笔者采访三亚各大家居建材卖场的时候,发现无法独立经营的经销商面临挑战时常常束手无策。如何独立,已经成为各大经销商最为头痛的问题。
与日攀升的房价吸引的不仅仅是购房团的资金浪潮,从而也带动了三亚建材市场的发展。曾经毛坯房的铝材、钢材厂如今也换上固定的厂房,曾经随街可见的凌乱的家具卖场,如今也有了集中经营的大型卖场。不少地产投资商也从建材中看到了商机,纷纷开始置地开办建材卖场,最近成立的三亚鸿嘉建材城,金鸡岭南部建材城都开始招商进驻,这不仅仅给投资商带来了经济上的收益,也规范了三亚分散的建材行业。这种集中经营的模式不仅方便了卖家,也方便了买家。
本土经销商消息闭塞
由于不少经销商的客户源大都是来此购房的大陆房产投资商、地产商、大陆居民等。放低价格标准无非是在淡季之时吸引经济力相对薄弱的当地住民,但这实属短期计划,如果长此下去,影响的不仅是经销商自己,也将是市场变得混乱,形成价格的恶性竞争。经销商面对市场的考验,有的随波逐流,有的逆流而上,有的甚至改行,种种态势都表明,经销商无非是长期受着盈利市场的庇佑,受着厂商的照顾,一旦遭遇风波就变得无所适从。这种现象在本土经销商中尤为明显,外地经销商大都有着数年经验,或者与大陆信息的互动,本土经销商由于长期在岛经营,消息不免闭塞,各大品牌的外地经销商由企业支持可以幸免遇难,但是小点儿的山寨品牌,定制家具等不免有破产危机。因此本土经销商应迅速崛起,学会完善自己,以面对今后更多的挑战与打击。
外地经销商唱主角
作为三亚的经销商而言,外地居多,本土占少。本土优势不能凸显,市场大都被外地经销商占据,本土经营者相对吃紧。这其中其实不免涉及到购买中的一个隐形规则。大多购买者在购买产品的同时都会选择自家产品(自己家乡)或者老板是老乡,而往往老板是老乡是最主要的原因,就算被忽悠也不能被外人忽悠。这个认老乡的过程在无形中就对本土经销商的销售额造成了影响。卓达置业公司一位销售员告诉笔者:“由于自己是哈尔滨人,此购房大都是东北的,就算不是哈尔滨的老乡,东北老乡还是算得上的,我本月业绩多就是由于购房者是老乡,老乡之间不免就建立一种信任的关系,我的业绩真是多亏了老乡们”。这种购物心理不仅仅在买房,在各大商品交易活动中都是很常见的事情。这种隐形的规则在很大程度上冲击了本土经销商的销售额,“购房的都是大陆的,当地人都是买地盖房,装修上不是很讲究,大客源全被别人拉走了,我们也就只能做小了”一位本土地板经销商郁闷地说道。潜规则是不能改变的,但是销售模式和销售渠道是可以变通的,本土经销商也不必太过沮丧,面对国家出条的种种本土优惠政策,好势头总会来临的。
本土经销商要会营销自己
本土经销商首当其冲的是应学会自己的品牌包装,自己店面的装修、整洁度都影响着你这个品牌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笔者采访中发现不少经销商的店面多年失修,有的采光不够,屋内黑压压一片。有的店面不够整洁,外围破烂,试问这种家居建材店有谁敢问津?因此经销商首先应注重自己品牌的包装,整修自己的店面,给人以良好的印象。
再者本土经销商大都对于品牌的宣传没有什么概念,只有为数不多的家私城经销商懂得利用媒体这一优势对自身进行宣传。对媒体这一忽视,无不让不少本土经销商在名气上又输了外地经销商一筹。其实本土品牌中有几个的质量和设计都不输给任何品牌,只是缺乏品牌的宣传,不为人知。因此本土经销商应加大与媒体的接触,可以打打广告,也可以发发传单,让自己的品牌变的火起来,外地人的单子接不上,但是自家人的单子总得拿得到吧。
次之,本土经销商应谨慎选择营销模式,应学会团结,与本土经销商组建商会,迅速团结起来,构成群里来抢占市场份额。切勿盲目自顾,或为了盈利采取错误的营销模式,搞得竹篮打水一场空。本土经销商还应从自身开始,加强与行业的交流,增加自身学识,学习领头羊的市场经验,通过联合,互动来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
经销商不能只一味的依靠企业带给你们利益,企业品牌与形象固然重要,但是你在当地做市场,企业也只能给你指导与帮助,并不能切实的帮你完成营销。要想做大做好,还是得靠自己。如何让自己更具市场竞争力,更能吸引顾客的眼光,这些都是学要经销商自己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仅仅是帮你打开市场的大门,如何进入市场,如何把这条路走好,这都靠经销商自己了。因此,不管是本土经销商还是外地经销商都应迅速学会独立,不能仅仅停留在成长的起跑线上,应迅速起跑,把握时机,运筹帷幄,终有成功的一刻。
郑重声明:
近来,不少媒体未经许可擅自转载本网原创文章。在此,本网郑重声明:
欢迎各媒体转载,但须注明出处并添加链接。今后若发现采用本网原创文章而不注明出处者,亚太门窗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