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年前,中国石材业开始起步。经过近十几年的发展,石材业已经成为我国建材行业的支柱产业,我国已经成为石材生产大国,产量居世界第一,加工量居世界第二。 日前,上海博大企业(集团)金博石材建设有限公司的“金博”商标成为上海石材行业的首个著名商标。从1993年创办至今,它从小作坊成功蜕变为一家年销售额超过2亿元的现代化石材企业。 业内人士分析,石材业经济效益上升主要有三方面原因:国内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和国家重大工程需要大量石材;居民家庭装饰用石材需求连年攀升;装饰性板材和石雕、石刻产品的出口不断增长。 金博石材有限公司总裁袁国良分析,2010年上海世博会为进一步优化城市布局提供了发展机遇,必将带动建筑和建材装饰业的大发展,也为上海石材企业发展提供了新商机。 从更新换代起步 上世纪90年代初,以陶瓷、马赛克为代表的传统建筑装饰材料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新需求,而石头作为天然材料具有经久耐用、装饰效果好、适用面广等优势,市场对石材装饰的需求增长很快。袁国良正是看准了这一市场机遇。 中国虽然矿山资源丰富,石材质量却良莠不齐,而进口石材价格又居高不下,石材市场缺乏质量稳定、价格适中的装饰石材品牌。这个空白点激发了袁国良的创业热情,1993年,他在上海松江成立了第一个小型石材加工厂,并很快完成原始积累。 一个以石材加工、设计、装饰、养护一条龙的石材加工企业慢慢浮出水面,金博石材定位于“品牌优先”,于2002年完成了以金博石材、水晶坊珠宝、奥玛文化传媒、博大能源等子公司为基础的集团组建。 袁国良说,在石材行业里,中国仍是一个制造大国,品牌小国。这不仅不利于国际竞争,当国外品牌抢占中国市场的时候,劳动力成本的优势也将逐渐消失。 未来发展靠创新 据统计,我国现有3万家石材厂,上海有2000多家,同质化竞争现象十分严重,企业之间互相压价,最后不得不牺牲产品质量,企业无力改进技术、扩大再生产并形成品牌。 创新源于技术与洞察力的交叉点。袁国良对创新的理解是:产品,要在技术上领先与开创;市场,要全新地挖掘与发现;企业的管理,要不断地更新制度,寻找最佳的管理模式。他提出了“设计经营”的理念,金博石材与国外优秀设计师们定期进行沟通,借鉴各个地域的设计理念,并采用系统化设计。 据海关统计,2004年,我国石材出口943万吨,出口创汇16.7亿美元,同比增长22.8%,是名副其实的石材出口大国。原本在装修中仅仅起到点缀作用的石材,已经逐渐成为市民装修的主要材料之一。目前,上海1年的石材市场容量有100多亿元,并已成为全国石材销售中心、消费中心、信息中心和技术中心。 据上海石材业工协会不完全统计,在世博会的拉动下,2002年,石材工程消耗超过2000万平方米,合计价值约60亿元;2003年,全国石材板材用量达2500万平方米,折合重量约240万吨,同比增长2.5%,其中国产石材占70%。 业内专家指出,国内外市场都为石材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石材企业要发展,就一定要在品质创新上多下功夫,才更有竞争力。金博石材也有自己的目标,争取在2010年建成一个拥有世界先进工艺的大型石材建筑装饰加工基地,年石材加工量达到100万平方米,年销售额超过8亿元,地方税收达4000多万元。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
门窗幕墙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
门窗幕墙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
门窗幕墙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