嫌自家生产的塑钢门窗不好卖,于是动起歪脑筋,将自家生产的塑钢门窗贴上中国驰名品牌塑钢门窗的商标后,不仅价格立马翻了番,销路也一路看涨。国庆长假前夕,警方向本报记者通报,已打掉一个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团伙,该案涉案人员众多,且涉案金额庞大,达2100余万元之多。
制假售假窝点藏身粮库
今年4月19日,潜江市公安局治安支队接到市民举报称,有人在该市泽口粮库生产假冒伪劣塑钢建材。接到举报后,该治安支队高度重视,迅速组织专班,并借消防检查的名义,对地处泽口办事处潜泽路17号的该粮库进行清查。
警方清查发现,粮库内存放有大量仿冒名牌塑钢如“实德”、“海螺”等的伪劣塑钢。警方将现场的41吨假冒伪劣产品和假钢进行了封存,然后传唤了涉案人员伍某、金某夫妻等4人。经讯问,该案的案情逐渐明朗。
今年52岁的伍某是潜江人,此前是一名司机。2006年,伍某的妻弟在当地开办了潜江市康德塑料制品厂,伍某妻子金某在该厂当会计。2009年,伍某接手该厂并出任厂长。因此前产品销路不好,该厂效益也不好,伍某担任厂长后不久,即动起了歪心思,提出假冒中国驰名商标“安徽芜湖海螺”、“大连实德”这两个品牌,生产、销售塑钢门窗,其他两名股东未提出反对意见。
于是,从2010年1月起,该厂在未获得任何授权的情况下,大量生产假冒“安徽芜湖海螺”、“大连实德”商标的塑钢,并在市场上进行销售。生产期间,嫌疑人张某任职生产厂长,负责管理工厂的日常生产、原料供应、联系生产假冒商标;该厂24小时生产,平均日生产5吨假塑钢型材。
“傍”上名牌 价格马上翻番
警方称,截至今年4月19日,经对潜江市康德塑料制品厂的销货计数单统计、初步审查犯罪嫌疑人并核对单据,该厂共生产问题塑钢3600吨,涉案金额2126.88万元,犯罪嫌疑人非法获利近300万元。
潜江市公安局治安支队支队长李圣芳介绍,该案涉及销售商及组装厂41家,假塑钢型材销售范围分布在我省的武汉、襄阳、宜昌、仙桃等11个市、州。目前,已有13名涉案的经销商及一名商标供应商被抓获,相关调查还在继续进行中。
办案民警介绍,该厂生产的塑钢,原本售价约3600元/吨,一经贴上“安徽芜湖海螺”、“大连实德”等品牌商标后,售价马上翻了番,可以卖到7500元/吨左右,且销路看好。正是在此等暴利的诱惑下,犯罪嫌疑人一次次铤而走险。
另据了解,该案中,警方前后共抓了18名涉案人员,其中有10人已被移送检方起诉。
装问题塑钢门窗隐患多
李圣芳支队长称,塑钢门窗市场良莠不齐,用户一旦装上了劣质产品就会留下很大的隐患。伪劣产品一般用上一两年,就会出现变形、断裂、弯曲及褪色等,而如果安装正品塑钢门窗,即使用上个十年,也不会明显出现这些问题。
业内人士指出,塑钢门窗同其他建材一样,也有高、中、低档之分。用户在选择塑钢门窗时,可用一些“土方法”检查塑钢门窗的好坏:可掂称门窗的重量,如果感觉分量重,则里面可能装有加强型钢;也可以将磁铁放在门窗的框、扇上,如果磁铁吸附,则型材里面有加强型钢,反之则无;另外,观察门窗的框、扇上是否有紧固型钢的螺丝钉,也可判断该门窗是否装配有加强型钢。
除此之外,用户购买塑钢门窗时,还应看看五金件是否齐备,且五金件应尽量选金属制造,这样质量更好使用寿命更长。此外,还要仔细查看五金件安装是否牢固、使用是否灵活等。
警方还提醒,为防止买到假冒的贴牌货,用户最好到正规店家购买,因为很多假冒商品的商标标志,与正规商品的商标标志相似度在90%以上,一般人很难辨别其真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