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昨天发布《2012年社会蓝皮书》指出,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数千年来首次超过农业人口,达到50%以上。这是中国城市化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以城市社会为主的新成长阶段。继工业化、市场化之后,城市化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引擎。
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课题组负责人李炜表示,中国城市化水平超过50%,标志着中国数千年来以农村人口为主的城乡人口结构,在2011年发生了根本的逆转。根据国家统计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2010年底之前,全国城镇人口就已经达到49.68%,按照目前的城市化速度,2011年底这一比例已经超过50%。
“中国从一个具有几千年农业文明历史的农业大国,进入了以城市社会为主的新成长阶段。”李炜说。蓝皮书的研究报告认为,这种变化不是一个简单的城镇人口百分比的变化,它意味着人们的生产方式、职业结构、消费行为、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都将发生极其深刻的变化。继工业化之后,城市化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引擎。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已成为拉动中国巨大社会变迁的“三驾马车”。
蓝皮书同时透露,在城市化进程中,29.7%的农业户籍人口已经居住在城镇,他们不再务农。调查显示,46.6%的农业人口已经完全从事非农工作,只有40%农业人口完全从事农业劳动,兼务农业和非农职业的农业人口占13.4%。对农民来说,非农就业已经成为主流方向,超过了在农业领域的就业数量。农民的经营收入、打工收入,成为推动农民现金收入快速增长的两大动力。
研究同时提醒,在城市化进程中,中国应该注意避免诸多问题。例如,城市待遇不能均等普及的“半城市化”,政府过度干预的“行政城市化”,城市高速扩张的“房地产城市化”,农民工进城流动务工的“隐性城市化”等,都不利于城市化的健康推进。
蓝皮书调查还显示,居民对生活水平改善的主观感受明显上升。共有75.3%的居民表示,自己过去5年的生活水平“上升很多”或者“略有上升”。这一比例较2006年、2008年分别提高了12个、6个百分点。此外,有67.6%的人表示,感觉未来5年的生活水平将会进一步提高,这一比例分别比2006年、2008年增加了13.7个、9.3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