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年来的产业转移,中国门业生产已不再局限传统的门业制造基地,而是变得几乎无处不在。无论是大规模的生产厂家,还是小规模的作坊加工,到处都能见到或听到所谓"门厂",而且还有不少是品牌企业。
无论是在武汉、郑州,还是在上海、杭州,本地品牌与外地品牌的市场竞争都越来越激烈。以前,我们通常认为中国的门业生产基地不外乎东北、福建、广东、四川、重庆和永康,可这次市场调研,可让笔者开了眼界,全国各地的本地门业品牌几乎在一夜之间全出来了,真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其中印象最深的是郑州新易发板材市场,这个市场在郑州属于中低档门窗产品批发市场,其产品主要销往河南及周边的农村和县区镇市场,能辐射到整个中西部市场,市场多是以批发、加工、零售为一体的"前店后厂式"的"作坊商户"。其中不少商户表示,他们能自己生产。有部分商户还经营属于自己的品牌产品。这类产品在日益蚕食来自门业制造基地的品牌产品。
事实上,一两年前,这种现象就出现了。当时,笔者认为,由于当地没有产业链,所以,本地品牌根本没有什么竞争优势,可实事并非如此。由于门业产品入行门槛不高,再加上门业产品"交货期"的瓶颈,反而给区域性产品提供了发展空间,在与外地品牌的"博弈"战中,本地品牌占尽了"交货期"和售后服务的优势,能在第一时间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同时,由于部分"情感"和"关系"的原因,在产品售后上面抢占了一定的优势。
中高档产品与中低档产品的"博弈"
本地区域品牌与外地业内品牌的"博弈"战中,收益最大的是那些中低档产品。甚至在一些高档卖场中,笔者也发现了一定比例的在业内名不见经传的本土产品。一个经营一线品牌的经销商表示:对这类产品,不能小看,因为这类产品由于种种原因,在本地有着相当的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这类产品的质量并不是很差,在价格上却有着相当大的优势,这类产品凭借着价格优势和"交货期"优势给外地的一线品牌造成了相当大的压力。因为门窗产品并不是普通日常消费品,在一定程度上,如果是相同质量的产品,市场做得好与坏,与经销商有着相当大的关系。在门窗行业,竞争最为激烈的是中高档产品。
一些中低档产品在当地已经形成了相当的网络,特别是那些发展中的本土中档产品,它几乎能与外来的行业品牌在当地一争高低。无论是产品,还是铝合金门产品,这种情况都表现得很突出。
一年前,笔者去湖北襄樊考察市场时发现,在当地一个建材市场内,活跃着不少于五十家的铝门窗加工作坊,基本上都是前店后厂的模式,一年后的今天,再去这个市场时,得到的信号是,这类"前店后厂"式作坊,都已经开始工厂化了。在武汉、郑州、苏州、上海这类铝合金门窗小厂(已经由作坊变成了小厂)越来越多,几乎能控制当地的中低档铝门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