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档木材高档化之路——人工林木材高值利用研讨会侧记
从过去的乱砍滥伐,到天然林保护工程、人工造林,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从解放初的8.6%上升到现在的逾20%,人工林面积更多年稳居世界首位。在取得巨大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的背景下,人工林的经济效益这么多年来并未有多少改观,这从一个方面显现出,重新认识人工林的价值、重新挖掘人工林的价值,还将是个长期的课题。
日前,由木材节约发展中心和中国木材保护工业协会主办的2013年人工林木材高值利用研讨会上,来自企业界、学界、行业组织等方面的专家,就人工林木材改性处理和加工,提升其附加值,扩展其应用领域等内容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和交流,与世界同步的最新技术成果也在研讨会上亮相。
如何提高人工林的蓄积量、如何提升技术支撑能力,如何使低档次的人工林木材跻身地板、家具等高档材的行列——由此而始,在木材高度依存进口的当下,人工林高值利用会成为行业里的热点话题,业界上下都将为实现这一美好的设想寻找答案。
大势所趋
为什么业界如此关注人工林的高值利用,还要从我国的木材资源现状说起。我国木材进口量超过总消费量的50%,2012年木材进口来源国超过100多个,但最大五国为俄罗斯、加拿大、新西兰、美国、巴布亚新几内亚,占总量的75%。在出口市场中,原木比重下降,锯材增长;针叶材比重增长,阔叶材比重下降;出口企业设置更为苛刻条件,出口木材资源趋紧。国内实施的极其严格的天然林保护措施,以及“低档”的人工林木材,使得国内制品企业用材越来越紧张。
与供给相对应,木材需求保持旺盛。2012年受国内房地产宏观调控、国际经济衰退等因素影响,我国木材消费量增速减缓,但木材与木制品生产呈现向好发展趋势,库存回落,总体价格稳中有降,进出口贸易基本稳定,木制品出口持续增长。去年进口贸易总额637.33亿美元,比2011年小幅减少0.73%,其中出口总额增长6.91%。贸易逆差收窄为2.69亿美元,出口占贸易比重为49.79%,比上年提升3.65个百分点。木质家具产量2389.7万件,同比下降2.14%,但出口额增长5.2%;人造板产量约2.8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9.72%;木门窗、木地板、红木及其制品、防腐木等主要木材与木制品生产量和贸易量均有不同程度增长或基本保持上年水平。
“这样一来,需求和供给造成的反差,使得我国木材工业必须在‘开源’方面做更多的工作。那就是充分挖掘我国人工林资源,研发人工林木材优化技术,提高使用性能,实现高效高值利用,这对缓解我国木材供需矛盾,推动木材工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木材与木制品流通协会会长刘能文这样说。
锻造核心竞争力
我国人工林材种主要有杨树、杉树、桉树、落叶松,人们传统观念上认为人工林生长迅速、丰产,但材质密度低、材质软、易腐蚀。这样的“自身条件”如何才能实现其高值利用?
中国木材保护工业协会会长喻迺秋告诉记者,人工林高值利用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对木材进行改性,改变化学性能和提高物理力学性能,使得速生林自身具有的开裂、变形、加工性能差等固有缺陷得到弥补。按照这个概念来看,传统意义上木材将由加工业而转身为制造业,其发展前景的支撑就是改性方面的科技研发能力和技术推广能力,这也就是人工林高值利用的核心竞争力。
研讨会上,来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带来了最先进的科研成果。行业转型、科研先行。这些成果可以与世界水平同步,具有很好的针对性,有些已经实现了产业化,为推广人工林高值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和技术基础。
绝缘的木材可以镀金属?记者在研讨会上了解到,通过一定的工艺,可将铜、镍等金属镀在木材表面,具有漂亮的金属光泽,木质感保留下来,层次感得到加强,与传统金属箔粘贴相比,成本可下降90%。这种镀金木材可以在古建筑中大量应用,同时其具有的电磁屏蔽能力使其功能性得到强化,可吸收电磁波、可导电,还具有一定的防腐能力。
河北爱美森木材加工有限公司的“优化”概念也让记者眼前一亮。据了解,优化木是指专门针对天然木材存在易腐、变形、开裂等缺陷,通过特殊干燥流程、优化加压处理工艺而使得木材密度、强度、抗弯强度、弹性模量等性能得到大幅提升。而爱美森优化木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环保的处理方式,使板材无毒、无污染,在室内建材、家具用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新概念、新技术、新产品让人心动以外,一些理性和客观的看法同样成为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智力支持。“和人无完人一样,技术和产品也没有完美之说,关键是要充分认识每种技术和材料的‘长、短板’,尤其是化学功能改良的同时,要关注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的改变。”一位来自东北林业大学的教授如是说。
未雨绸缪
人工林高值利用顺应了产业发展的大潮流,会在不久的将来引来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投入。未雨绸缪,如何实现该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避免走过去过度竞争的老路。
“首先要抓住国家鼓励发展绿色建材机遇。”2013年1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3〕1号)明确提出“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和资源禀赋,大力发展安全耐久、节能环保、施工便利的绿色建材。”要求“发展改革、住房城乡建设、工业和信息化、质检部门要研究建立绿色建材认证制度,编制绿色建材产品目录,引导规范市场消费。”最近工信部联合有关部门启动了研究制定绿色建材标准体系、认证办法,编制发布绿色建材产品目录等工作。
刘能文表示,人工林木材是四大材料中重要的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家居建材,具有“节能、减排、安全、便利和可循环”的绿色建材特征,“我们要抓住这一机遇,积极推动人工林高值利用工作,为生态文明建设作贡献。”还要有针对性地做好基础性工作。一是要针对人工林木材特性,改进现有加工技术,尤其要满足绿色建筑的有关要求,研发适应市场需要的新产品。二是加强人工林木材化学改性处理的基础研究,包括处理设备、生产工艺、检测方法等。三是逐步建立木材化学改性标准体系,以规范生产,指导应用。同时强化产、学、研合作模式。产学研合作是推动木材工业发展的动力,特别是行业里的大企业,要引领行业发展,就必须要结合市场需求,不断完善以企业技术创新为主体,校企合作研发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除了产业自身的规范,上游亦需要规范。1999~2011年间,全国造林6643.36万公顷,约是40个北京市面积;这一时期,三北防护林、天保工程、退耕还林等重大生态工程投入超过6112.8亿元。巨大成绩的背后是,“适地适树”这个公认的林业规则在全国各地却经常被违背,许多专家认为在大西北等干旱地区不适合大面积造林。即便是在合适种树的地区,单一树种也一直被诟病。
“北方杨家将,南方沙家浜(指杨树和杉树)。”有北京林业大学教授表示,北方几乎都是杨树的天下,而南方杉树满山遍野,后来大面积引进桉树、橡胶林。
而这些人工林的质量同样一直被批驳。“人工林面积虽然世界第一,但蓄积量等质量远不及世界平均水平。”随着人工林利用的增长,这一问题可能在将来成为又一个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