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平台 两次跨越 十倍壮大
——创新驱动助力县域经济发展.看沙河玻璃
世界玻璃巨头美国PPG公司有望携手沙河。日前,双方已就合作开发离线镀膜技术达成合作意向。
“这里不但有良好的产业基础,而且有个高水平的科研技术服务平台。”去年以来,美国PPG公司工作人员已三次到沙河玻璃技术研究院进行实地考察,他们认可研究院的服务功能,更看重沙河玻璃借力科技提升产业的发展势头和崭新机遇。
依托科研院所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2005年以来沙河走出一条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之路:占全国玻璃年产量1/5的沙河玻璃,生产工艺已实现从“小平拉”到格法,再到浮法和特种玻璃的两次跨越;2012年产值达220亿元、利税20亿元,均为8年前的10倍。创新驱动发展,沙河玻璃正在实现由低端向高端,由普通建筑玻璃向多领域玻璃应用,由玻璃原片为主向深加工为主转变。
不能只跟在后面跑,必须占据行业技术制高点——与国内外10余家科研院所结成技术联盟,实现创新领航
“这两条日产80吨的高硼硅耐热冲击玻璃生产线建成后,将填补国内空白。”5月28日,河北驰润特种玻璃有限公司的建设工地一派繁忙。总经理孙波说:“普通玻璃售价一吨1000多元,高硼硅玻璃一吨两万多块,虽然到年底我们才能正式建成投产,但已有成都、香港等地的很多企业主动上门来要求代理该产品了。”
产品附加值增加20倍,能经受高温1至3小时而不炸裂、不软化,“实现这一技术的不是什么国外大牌,而是完全的沙河创造。”孙波骄傲地说,还在沙河玻璃技术研究院研发这一技术时,公司就盯上了这一高科技产品。
事实证明,他们的确眼光独到。“这条国内第一、世界第二的生产线,年产值可达10亿元,经济效益和产业带动效应十分显著。”孙波说,以后他们还将继续与玻璃技术研究院加强合作,建成高铝浮法玻璃生产线、LOW-E玻璃生产线、特种浮法玻璃深加工生产线等。
和驰润公司一样,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沙河的很多玻璃企业对产业前景表示乐观。而仅仅在几年前,沙河的不少企业还在建筑市场低迷、同业竞争激烈、玻璃利润微薄中苦苦挣扎。
沙河人因玻璃而富,沙河市因玻璃而兴。玻璃作为沙河的传统支柱产业,肇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1985年后逐步形成规模。但由于玻璃生产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生产工艺落后,烧的又都是劣质原煤,产业带来的污染严重。沙河市委书记曲斌说,当时,发展方式粗放、产品质量不高、产业档次低,是沙河玻璃产业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加上国家节能减排倒逼机制的压力,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考虑到县域企业经济实力有限,技术力量薄弱,无法进行研发,2005年,市委、市政府果断做出决策,与武汉理工大学共建沙河玻璃技术研发中心,建立公共技术创新平台,为改造提升玻璃产业提供重要科技支撑。2010年5月,该市又出资8000万元,与该校联合创办沙河玻璃技术研究院,从技术、人才、装备、品牌等方面直接为企业提供服务。
“不能总是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跑,必须抢先一步跑在前头,占据行业技术制高点。”沙河玻璃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申志伟表示,研究院的使命之一,是紧紧围绕沙河玻璃产业发展需求,瞄准国际同行业最高水平进行技术创新、产品开发,成为产业创新的“领航者”。目前,研究院已与国内外10余家科研院所结成技术联盟,已成功研发掌握微晶玻璃、高硼硅玻璃、高铝玻璃等一批尖端技术,开展了特种浮法玻璃、深加工玻璃、玻璃生产过程中节能减排关键技术等方向的课题攻关。其中,“高硼硅耐热冲击浮法玻璃”、“无氟乳浊玻璃”、“浮法低膨胀微晶玻璃”、“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等项目已入户沙河。
好风凭借力,产业上高端。依托技术优势,沙河成长起迎新、安全、长城等一批具有技术引领作用的龙头企业。迎新在线low-e玻璃、金宏阳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等5个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两条浮法玻璃生产线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生产线。
“如今沙河玻璃产业,纵向上,正不断延伸产业链条,迈向产业高端;横向上,正与制造装备、建筑、新能源等产业融合,实现产业跨界发展。”沙河市发改局副局长李梅海说。
解决企业想做做不成、风险投资想投不敢投、政府想干无法干的难题——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500余件,为企业节约资金1.2亿元
日前,河北迎新集团浮法玻璃有限公司将一客户反映有割伤的玻璃样品送到了沙河玻璃技术研究院。“厂里的技术人员凭经验认为是防霉粉的原因,但经处理后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
听完情况后,研究院工作人员迅速用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进行了扫描,最终发现玻璃样品含锡。浮法玻璃有限公司马上据此进行相关处理,问题很快得以解决,公司一位负责人说:“这一下子为公司减少了数十万元的经济损失。”
类似割伤这样的问题虽不大,但在产业中也有一定的发生频率。“然而,一台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就价值300多万,由单个企业配置一是难以负担,二是利用率偏低有些浪费。”李梅海说,建立产业技术平台,就是面对整个沙河玻璃产业提供相关技术服务,解决那些“企业想做做不成、风险投资想投不敢投、政府想干无法干”的难题。
在投资4000万元为研究院装备了X射线荧光光谱仪、旋转高温黏度计等150余台(套)国内、国际领先水平的实验检测设备基础上,“去年,沙河市再投入7000多万元,在研究院建设玻璃深加工产品研发和检测、新型熔制技术研究、玻璃新品种中试等技术平台。”申志伟说,建成后,有望成为全国最专业、最先进的玻璃中试车间和专项技术研发平台,进一步提升研究院的技术服务能力和科研创新水平。
借助研究院提供的项目论证、材料分析、质量检测、技术难题攻关等一系列集成化、保姆式服务,沙河玻璃企业顺利攻克“关键技术”、“瓶颈技术”问题,发展步伐愈发坚实。据了解,研究院共为企业开展原料成分分析、产品质量及性能检验检测3000余次,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800余次,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500余件,为企业节约资金1.2亿元,使50多家玻璃企业产品质量得到提高。
“以前,玻璃出现气泡、结石等问题,只能凭经验处理,每次至少需要2周时间,若判断失误还有可能耽误玻璃的正常生产。”迎新集团浮法玻璃有限公司化验室主任鲍翠鹏说:“现在,一般在3天之内研究院就能找出问题所在,大大降低企业损失。
技术平台为企业创新保驾护航,沙河市玻璃产业的新优势也得以激活。如今,浮法玻璃质量不断提高,优质浮法生产线达32条;同时培育发展玻璃深加工企业400余家,年消化玻璃原片3500万重量箱,玻璃深加工率达35%,产业整体档次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