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窗幕墙网】在党中央、国务院坚持稳中求进,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转型升级的一系列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正确引导下,今年前三季度,建材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937亿元,同比增长23.8%,比去年同期增加372亿元,总体呈现稳中有升增长态势。
建材行业经济效益的稳定回升主要是建材工业产业结构的变化、遏制新增产能、企业挖潜降低成本等多种因素相互叠加作用的结果,是与“两个遏制”息息相关的。遏制产能和稳定价格是相互作用的,按照遏制水泥、平板玻璃产能,稳定水泥、平板价格的作用看,估算约占建材工业新增利润总额的30%左右。从降低管理、财务和销售三项费用看,企业节约挖潜降低生产成本,估计占建材工业新增利润总额的15%左右。
一、遏制新增产能已经成为行业主流意识。遏制产能过剩工作的有效推进,已经在行业内形成了产能过剩是造成当前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经济效益长期低位徘徊甚至下滑的直接原因的行业共识。企业充分认识到在市场需求仍保持适度增长的情况下,造成行业经济效益下滑、企业亏损面扩大、价格持续低迷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产能的过快增长而导致市场无法消化所造成的。
二、产能释放速度有所放缓。今年以来在政府部门、联合会等多方呼吁以及全行业企业共同努力下,水泥和平板玻璃新增产能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已具备投产条件的企业也在持观望、等待态度。今年前三季度新增水泥熟料生产线32条,新增水泥熟料生产能力4053万吨,新增产能仅为去年全年新增产能的43%;今年前三季度新增浮法玻璃生产线17条,累计新增产能6184万重量箱, 新增产能仅为去年全年新增产能的45%。
同时产能释放速度也有所放缓,2013年第一季度新增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16条,熟料能力1774万吨;第二季度新增生产线9条,熟料能力1117万吨;第三季度新增生产线7条,熟料能力1162万吨。在这些新增的水泥、平板玻璃生产线中,据中国建材联合会信息和经济运行部跟踪,大部分都是2012年就已经基本竣工的项目,同时目前在建的水泥、平板玻璃项目至少有一半以上都不同程度地放缓或停止了建设。遏制产能过剩初见成效。
三、水泥、平板玻璃新增产能的初步遏制,为全行业经济效益企稳回升奠定了基础。水泥、平板玻璃新增产能的初步遏制,为市场消纳供需矛盾提供了缓冲,制止或缓解了价格下滑的惯性,对于稳定今年水泥和平板玻璃的价格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去年6月份以后,水泥价格呈现总体下滑,且波动幅度较大,第三季度与第二季度相比,每吨水泥平均价格就下降了8元左右,而今年则明显不同,今年4月份以来水泥出厂价格总体保持平稳,且呈现出缓慢回升的态势。
对于平板玻璃价格,尽管今年以来平板玻璃出厂价格基本维持在每重量箱70元左右波动,但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呈现出逐月回升态势,进入9月份,每重量箱平板玻璃出厂价格已达到71.9元,这也是自去年1月份以来月度最高价格。
遏制了新增产能,稳定了市场秩序,从而保持了价格相对稳定,这也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今年前三季度水泥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430亿元,同比增长20%;平板玻璃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27亿元,而去年同期为亏损8亿元。
四、高耗能产业产能遏制促使煤炭价格回落和水泥煤炭成本下降。去年以来随着国家宏观调控,钢铁、水泥等主要耗能行业能力的遏制和产量增速的放缓,煤炭供应和价格趋缓,为水泥经济效益回升创造了条件。1~9月份建材企业原煤购进价格平均比去年同期下降55元。根据目前水泥单位产品煤耗平均水平计算,吨水泥煤耗成本下降约6元,水泥制造业因此减少煤耗成本100亿元,毛利率比去年同期回升0.3个百分点。
虽然建材行业经济效益实现了稳中有升,但我们仍要清醒地认识到,“两个遏制”工作的初见成效仅仅是这项工作的开始,还需要全行业全力以赴,共同应对,仍要将之作为今后一段时间内联合会及全行业的重点工作。
警惕水泥粉磨能力的过快增长。虽然当前水泥产能释放速度有所放缓,但是应该看到,截至9月末,全国水泥产能已达31.9亿吨,比2012年增加1.2亿吨,占2012年新增产能1.73亿吨的69.4%。这其中大部分是粉磨站项目,水泥粉磨能力的增幅远高于熟料产能的增长幅度,将使水泥价格低位徘徊,遏制水泥新增产能不能忽略对水泥粉磨能力的关注。此外,目前仍处于在建阶段的3.5亿吨熟料产能、5.6亿吨水泥制备能力都标示着遏制新增产能的巨大压力。
2012年末,全国3491家水泥生产企业中粉磨企业1790家,水泥制备能力11.5亿吨,占水泥能力37.4%,当年粉磨企业产能利用率只有67.7%,远远低于水泥企业平均水平。粉磨企业生产受熟料供应和水泥市场需求双重因素制约,能力往往按水泥销售旺季需求预期配置,这也是近年来随着粉磨企业数量的增加,水泥行业能力利用率不断下降的重要原因。水泥粉磨企业的规划布局,更应该充分考虑资源配置和市场需求。
警惕平板玻璃过剩产能再度膨胀。随着平板玻璃市场的稍有好转,部分企业扩张、复产的冲动也在加大,这也是今年以来玻璃新增产能释放速度仍较快的原因。今年新增的17条浮法玻璃生产线中,2013年第一季度新增生产线2条,能力741万重量箱;第二季度新增和复产生产线6条,能力增加1483万重量箱;第三季度新增和恢复生产线9条,能力增加3960万重量箱,产能释放的速度有所加快,部分地区平板玻璃企业经营压力依然较大。同时在今年新增生产线中,有5条是复产,其余12条全部都是去年已基本建成,等到今年市场好转后就点火投入运营的。平板玻璃行业这种由于产能过剩而导致的周期性陷入困境的局面应该得到警惕和提前处置。
从历史上看:2004年浮法玻璃能力利用率90.1%,当年平板玻璃制造业实现利润34.4亿元,比上年增长173.8%,2004和2005两年分别投产浮法玻璃生产线25条、22条,年新增能力都在8000万重量箱以上,2006年浮法玻璃生产能力突破5.6亿重量箱,当年能力利用率下降到86.2%,平板玻璃制造业亏损4.1亿元;2007年平板玻璃制造业实现利润33.4亿元,2008年遭遇金融危机下降到8.2亿元,2009年市场好转恢复到44.8亿元,2010年攀升至94.6亿元,然而2009年~2012年,浮法玻璃投产和复产生产线135条,增加能力5.4亿重量箱,2011年全国浮法玻璃生产能力突破8亿重量箱,当年能力利用率下降到84.5%,2012年浮法能力接近9亿重量箱,能力利用率下降到79.5%。2011和2012两年,平板玻璃制造业实现利润分别比上年下降67.6%和68.5%,2012年全行业利润只有9.7亿元。2011年以后,经过建材联合会和玻璃协会以及平板玻璃生产企业的共同努力,行业过剩产能得到遏制,2013年平板玻璃制造业利润总额有望恢复到60亿元。
目前全国浮法玻璃在建生产线47条,在建能力1.9亿重量箱。其中半数以上项目在2011年以前开工,四分之一在2010年以前开工。在当前平板玻璃市场价格好转的情况下,极有可能投入生产运营。另外,2002年至今全国关停浮法玻璃生产线74条,其中停产冷修或停产未拆除生产线约40条,涉及浮法玻璃能力1.2亿重量箱,也有可能恢复投入生产运营。平板玻璃行业目前10.4亿重量箱的生产能力,面临3亿重量箱新增或者复产能力的压力,行业上下应该警惕,应该提前采取措施,防止平板玻璃行业经济效益恶性循环周期的再次出现。
警惕应收账款激增造成财务风险。今年以来建材企业应收账款大幅增加,财务坏账风险加大。9月末,规模以上建材工业应收账款净额4039亿元,比今年年初增加近700亿元,比去年年末增长20.8%。
9月末水泥企业应收账款净额比今年年初增加153亿元,比去年年末增长23.9%。9月末余额793亿元,相当于2.5亿吨水泥货款没有收回。
9月末混凝土与水泥制品企业应收账款净额比年初增加262亿元,比去年年末增长15.1%。9月末余额1740亿元,相当于三分之一的货款没有收回。
9月末建筑技术玻璃企业应收账款净额比年初增加50亿元,比去年年末增长21.6%。9月末余额282亿元,货款没有收回的平板玻璃和加工玻璃,相当于4亿重量箱平板玻璃原片。
今年以来建材企业应收账款的大幅增加,准确无误地向我们警示:当前建材市场仍然是买方市场。今年以来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已经从往年的25%以上回落稳定在20%左右。建材市场需求仍然稳定且有小幅增长,但增幅回落,建材企业对市场需求企盼不能过高,应抑制能力和产量的过快增长,保持合理的市场供给量,保持市场供需平衡和合理价位。目前应特别警惕防止财务坏账风险。如果今年年末建材企业应收账款仍然维持在4000亿元以上,按去年建材多数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金计提率计算,将吞噬150亿元以上的建材利润。
我们要以贯彻国务院[2013]41号文件作为化解产能过剩、提高运行质量、调整结构的主要抓手,遏制产能过剩的工作重点应逐渐过渡到建材各产业过剩产能的预警、预处理;在市场好转情况下的新建项目的死灰复燃;提高经济效益和运行质量;将粉磨站纳入遏制产能过剩的工作范围;加快两个“第二代”技术研发,解决技术同质化等方面。经过努力,我们相信建材行业将不断加快从规模数量型转向经济效益型发展模式,实现全行业经济运行质量的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