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贺州白",国外商贾富豪,都对这种如白玉一般的大理石青睐有加,用之装饰房屋、雕刻石像、铺地板,或是打造成精致的饰品随身携带。当然,他们购买这种白色大理石是通过云浮。
"广西白"产自广西的东北角贺州。记者追溯起产业的发展,发现它几乎和云浮市一样历史悠久,而且大理石储量远大于云浮。但遗憾的是,今天的云浮已是享誉世界的"石材之都",而这个小城的石材产业却是"小荷才露尖尖角"。
数据显示,今天的广东云浮大理石资源开采殆尽,70%的白色大理石石材原料靠从广西贺州输入,然而,云浮市每年石材产值仍高达百亿元,贺州市石材产值则不足30个亿。
贺州大理石拥有资源优势却为何落后于云浮?它又该如何扬鞭奋蹄?
百亿VS三十亿
贺州石材相比云浮差了什么?
5月19日,细雨纷纷,记者驱车半个小时来到了贺州市平桂管理区。从石材开掘到石材产品加工,贺州市70%左右的石材企业集中在平桂管理区。
左有新是贺州市顺路石材有限公司总经理,顺路石材有限公司是平桂管理局最大的石材企业,有员工80多人,拥有大型数控串珠绳锯、自动仿形石线生产线等现代化工具。
左有新几乎能见证当地石材产业的发展史。
"从人背马扛,到自动化操作,贺州石材业与云浮市石材业几乎同时起步于改革开放之初。"左有新说。
贺州市拥有目前华南地区最大的汉白玉大理石矿山资源,远景储量达26亿立方米,石材矿产资源蕴藏十分丰富。贺州大理石有白色、灰白色、黄白色、灰黑色、黑色等类型,其中白色型占整个大理石储量的76%,是目前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白色大理石资源,是中国乃至亚洲少有的特大型白色大理石矿山之一,储存量和开采量位居全国前列。区内外石材客商都习惯把贺州白色大理石叫做"贺州白"或"广西白"。"贺州白"可与意大利大理石著名品牌"卡拉拉"相媲美。
贺州市大理石矿体全部出露地表,矿石多为厚层状、巨厚层状产出,除与东北面姑婆山花岗岩体接触带少部分的大理石为中粗粒类型外,其余大部分均为细粒类型大理石。贺州市石材协会工作人员认为:"这一结构易于开发。"
上个世纪80年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左有新一家没有分到好的田地,却分到了矿山。
"满山的石头,不能啃,也不能吃。"左有新说,"那时候,人们想得更多的是田里能产多少稻子,能收多少油茶,石材还不是一个特别熟悉的概念。"
1992年前后,贺州市平桂区西湾附近已有人开始采掘石材,并且很快致富,于是,从者如云,一场肩背马扛的石材开发热在贺州掀起。左有新兄弟也从石头山中看到了"点石成金"的希望。
"当时开采大理石不需要过多的技术,有钢锯,有力气就能上阵。"左有新回忆,"那时候没有铲车,靠人工推斗车,锯下一块石头,要30多个人用绳子拉。" 历经近20年,左有新兄弟经营的顺路石材有限公司已成当地最大石材企业。 "员工80多人,现代化设备,十年前干一年的业务,现在一天就能完成。"左有新说。
贺州市平桂管理区经贸局工作人员许福林说:"发展到2000年的时候,在整个平桂管理区西湾附近,有石材产业140多家,最高年产大理石荒料12500立方米,板材1498000平方米,实现大理石年生产值10085万元。"
然而,在贺州市石材产业轰轰烈烈起步时,比贺州稍早的广东云浮已平步青云。
仅在1992、1993两年间,广东云浮石材企业迅猛发展,增至2260多家,形成了年产板材850多万平方米,石材石粉70万吨的生产能力,石材工业年总产值达10亿多元。
1992年,因石材兴,云浮的经济总量在广东全省50多个山区县中独占鳌头,率先被批准建立县级市。在"建市效应"的带动下,云浮石业更上层楼,石厂星罗棋布,多达4000多家,惊现蔚为壮观的"百里石材走廊"。
1992、1993这两年是云浮石材的快速发展期,并使云浮由此坐上了广东省石料建材的第一把交椅,同时也成为全国四大石材基地之一。
而即便到目前,贺州石材企业也不过350多家,能称得上大企业的寥寥无几。
一样的起步,为什么差距这么大呢?
在不久前贺州市召开的一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会议上,贺州市市长白希不无感叹地说:"广东云浮大理石都快开采完了,可石材业年产值仍可达百亿元,贺州石材资源远胜于云浮,但目前石材业产值尚不足30个亿,这实在值得思考。"
据此,贺州市高层呼吁:要寻找原因,把贺州石材业打造成广西的百亿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