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自己的经商之道,吴政昌"四两拨千斤":"坚持对的路线,然后做好一件事!"
"门板的花样可以决定门企产品的销量,很多门厂怕我转行去做门,但我宁可跟100家门厂同谋,也不去碰门,对我来说,把门板做好,做好一件事才是正道。" 吴政昌
先攒足"起家本"
吴政昌说:"一生中影响我最深的人一位是我的父亲,他影响我做人处事及做好一件事的道理,就如我的人生导师,也给我很多的观念及方向,来到厦门也是因为他;另一位是国际雕塑大师杨凤英教授,他引荐我学习美术雕塑,并时常关心与指导,所以这两位是我最尊敬的长辈,也是我人生中最大的贵人。"
从在父亲的公司里任职,到自己成立公司做雕塑工程、大型旗杆,再到做门板,学美术设计的吴政昌一直往返于台湾和厦门两地市场,做出了不错的成绩。而良好的生产条件和优越的环境最终使他把工厂建在了厦门。
如果说,做大型城市雕塑及旗杆对吴政昌是一种成就和积累,那做门板则是他另类的一个选择。正因为他认为房地产从毛坯房到现在的精装房,大家对家居的要求越来越高,在门的要求上也会有提升,而一扇门最重要的是门板,这样他就敲定了发展这个市场。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量,吴政昌将自己此前接单招揽工程转向规模化生产、量产化。
一张板就如一张纸,传统是用手工制作,耗时耗力。吴政昌想,为什么不能象印钞票一样把它印出来?想到即做,他带领着员工立刻进行改进,终于在该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在业内享有很高的口碑。
还要再拼个20年
回顾自己走过的路,吴政昌总结说,每个人在选择行业的时候,都想选择有发展潜力的行业,但因为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往往不会看得太透,"我还有20年要拼。"
现在,他把工作的重心放在了厦门,行业也由大型公共艺术、大型旗杆的制作,增加到铜铝雕艺术门板、不锈钢浮雕艺术门板,今后还将延伸到建材领域,比如天花板、电视墙、背景墙等。
台湾的建材业发展较早,大陆则是市场需求量比较大,从这个层面来评分的话,他会留给台北的门厂帮他评分,"设计的东西在台湾是试温,试过之后,在大陆上生产线就非常快了。"也因此,他的时间安排得很均衡 一个月15天在台北,15天在厦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