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轫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我市板材业,面对今年以来原材料上涨带来成本增加和紧接着的市场需求萎缩导致产品价格下降的双重"挤压",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困境。 "寒冬"中守望"春天" 在临沂兴达木业有限公司厂区门口,一辆辆满载杨木夹心皮的车正在卸货,让人感觉尽管遭遇"寒冬",这里的生产仍然红火。 "已经减产了三分之一。"公司老板付友平说。 减产的原因来源于双重的"挤压"。 先是上半年的成本上涨。付友平算了一笔账:上半年,杨木夹心皮每张涨了0.2至0.3元,一张胶合板需要27张皮,每天生产1500张板,一天下来仅此一项至少要多花9000元,还不算人工、电费、煤炭等。"总认为原料价格上涨后成品的价格肯定也要上来,所以一直满负荷生产。"上半年,兴达积压了8万张板。 付友平的这种期望却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落了空:下半年,市场急转直下,市场需求下降,高成本产品不得不低价销售。"10月份一个月比9月份少进账300万元。" 这种情况下,减产是最好的止损方法。9月份起,兴达把生产量由过去的每天1500张缩减到1000张。 兴达遇到的情况,全市的板材企业都在面对。自2004年起,连续4年成为全市第一大类出口产品的板材业,今年退居第二,增幅也降居第八位。据了解,在这场金融风暴中,已有3家大规模出口企业停产、歇业,28家企业停止出口,减少出口约2000万美元。 即使这样,付友平对市场的未来仍然充满信心。他现在每天都收听收看一些经济类节目,了解国际国内市场动态。"困难是很正常的,市场肯定会好转,我们企业也一定能渡过难关。" 付友平的这种信心在几家企业采访时记者都能强烈地感受到。据板材生产较为集中的兰山区义堂镇党委副书记王思华介绍,镇内还没有完全停产的企业。"一方面,经过多年的积累,企业自有资金比较充足,而且很多企业以内销为主,金融风暴的冲击相对较小;另一方面,当前国家推出的一系列刺激消费的利好政策,也让企业主们重树了信心。"王思华分析。 更重要的是,经历近20年的发展,我市多数板材企业见证过辉煌,也久经磨砺。"临沂市八大支柱产业之一"、"全国四大板材生产基地之一",这样的产业基础加上临沂低成本的物流、完整的产业链条,让企业老板们相信:有能力战胜目前困难,闯出产业发展的新路。 坚守信念蓄势发展"满怀信心地等待"是企业主们传递给记者的一个突出信号,许多企业把这段困难时期当作蓄势的机遇。 11月14日,省内第一条国产的薄密度板生产线正在紧张安装,所在的临沂市地文人造板厂也是我市首家薄密度板厂。项目负责人史景杨介绍,企业前身是8家各自为战的小板厂,产品档次低、产量小、利润低,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冲击下,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几个老板商量研究,决定抱团发展,投资4500万元新上了这条国内一流的生产线。"原材料主要是树枝、树皮,成本很低,而且用工大大减少,过去130人一年生产8千立方米密度板,新设备一年能产6万立方米,根本不用加人;但成品板价格比普通板高出近50%。"史景杨说,"明年三四月份就能投产,相信那时的市场会转好。" 对于短期内没有更多的资金用于技改的企业来说,更多的做法是从挖潜上下功夫,严格控制预算,节约每度电、每滴水。兴达木业有限公司把产品的不合格率由过去的5%降为0,等于一天多挣了50张板的钱。 与各地纷纷减员不同,我市唯一一家专业生产实木复合地板的企业 华旌木业有限公司最近则忙着招人。 "南方很多企业都停产了,优秀的人才没处去。正好是我们招人的好时机。"老板张会如说。该厂从全国各地"挖"来20多名技术人员,占到了全厂员工的三分之一。负责地板漆调制的杨宏军就是刚刚从上海"请进来"的一员。 "就像过日子要冬储一样,人才也得储备。"张如会说,企业正好利用这段时间练兵,提升企业技术水平;利用南方板材企业大量停产的机会,"保住老客户,开拓新客户",并在上海、天津等地设立了办事处开拓市场。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
门窗幕墙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
门窗幕墙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
门窗幕墙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