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玻璃纤维纱最大出口对象是美国。受美国经济衰退影响,今年上半年我国对美国玻璃纤维纱出口比去年同期下降15%。在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玻璃纤维纱出口将受到影响,如何扩大内需是今后玻璃纤维工业发展的关键。我国已缔造了一个世界一流的玻璃纤维纱制造业,呼唤着一个强大的玻璃纤维制品制造业的诞生。 受整个经济大环境的拖累,全球需求在减弱,从今年第四季度起到明年第一季度,中国玻纤行业至少要经历6个月的阵痛。受金融危机影响,现在采购商下单时特别谨慎,一般只下一个月的订单,而且欧洲、澳大利亚、中东等地区采购商因近几个月来美元贬值了20%~30%,在兑换美元向中国下单时采购成本提高,因此压价非常厉害,企业几乎无利可赚,造成出口价格混乱以及容易引发贸易摩擦。 玻纤行业整体的销售业绩在下半年呈下滑趋势,尤其附加价值高的中、高端产品的出口情况恶化,据悉出口订货量已经大幅萎缩,中国玻纤行业出口占比60%以上,受冲击力度不言而喻,10月份,中国玻纤行业三巨头大幅下调产品价格,旨在抢夺国内市场,国内尚未成熟的消费竞争将会更加激烈,中国玻纤行业在尚未由大变强之时将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短期内面临减产、调价,业绩大幅萎缩的风险,明年第一季玻纤行业出口或陷入最低谷。 退税率下调对玻纤出口的影响 玻璃纤维生产属于新兴产业,从2007年7月1日起,国家宏观调控将出口退税率由11%下调至5%。但出口仍持续稳定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第一,受能源、资源、环保及劳动力等成本上升的影响,发达国家玻纤产业的发展基本停滞,在许多传统品种上处于逐渐萎缩的状态,为我国玻纤产品的出口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玻纤产品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而亚洲新兴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欧洲玻纤产能缺乏,为我国玻纤产品出口预留了较大的增长空间。第二,玻纤产能加速增长,2007年全国新增玻纤池窑9座,新增玻纤生产能力约41万吨,比2006年增长26%;预计2008年将新增玻纤池窑18座左右,新增玻璃纤维生产能力约100万吨,增幅在140%以上。第三,2007年2月1日起执行的《玻璃纤维行业准入条件》,对企业布局、工艺与装备、能耗指标、环保指标与监督管理作出了规定,要求新建生产线的规模必须达到年产3万吨以上,依法立即淘汰陶土坩埚法生产线等。目前,玻纤行业企业集中度迅速提高,大型企业快速成长,浙江巨石、重庆国际、泰山玻纤三大家的产量占全国的一半以上,池窑法生产的玻纤产量也提高到了70%以上,陶土坩埚法的平均能耗为5吨标煤/吨纱,池窑法则仅为1吨标煤/吨纱,具有规模经营、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优势。第四,由于我国玻纤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通过适当提高出口价格在一定程度上消化了出口退税率下调与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同时,在全球金融风暴的影响下,出口型企业受到百年难遇的大冲击,因外需持续减弱,汇率波动加剧,从国外或从中国境内代理很难拿到订单。加上当前资金链紧张,企业运行困难,"三率两价"(出口退税率、汇率、利率,原材料价格和劳动力价格)频繁变动,增加了企业出口成本和不可预见性等不确定因素,使企业难以对外报价,不敢承接超过3个月的长单、大单。企业订单多以美元成交结算,签订订单与接收货款时间差较长,汇率变动使出口型企业蒙受巨大损失。 面对百年一遇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和严峻复杂的国际经贸形势。对企业来说是危机也是机遇。不等不靠,危中寻机,积极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产品附加值,在产品结构上求新求变,不断升级,才是企业渡过危机的成功之道。在尽量维持传统市场份额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国际潜在的市场,努力化解和应对外部冲击。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市场还有很大潜力。出口企业可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积极开拓巴西、印度、东盟等发展中新兴市场的出口,由此弥补对欧美市场出口减少的部分损失。 4万亿元拉动内需保经济增长 在世界金融危机日趋严峻的背景下,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11月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十项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的措施。 中国宏观调控政策作出了重大调整,将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在今后两年多时间内安排4万亿元资金强力启动内需,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的玻纤生产大国,但大而不强,离国际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国外玻纤应用品种已达4万种,我国只有其1/4左右。在金融风暴席卷全球的前提下,国内外均认为玻纤市场已呈现供大于求,国际玻纤企业均视我国企业为竞争对手,都在研究发展战略同我国企业竞争。 在国际经济形势不景气、当前呈现供大于求的时期,有条件有必要加快开发应用玻纤行业的下游产品,以顺应当前国策。重视国内对玻纤纱需求,扩大内需,保持国内经济持续发展。爱尔兰研究与市场公司《2006~2010年中国玻纤工业报告》预测我国内玻纤需求,5年内将年均增长18%,到2010年达159万吨。不久前玻纤市场论坛上,下游企业提出的需求与此预测相当:热固增强为80万吨,热塑增强为21万吨,电子电器为35万吨,增强菱镁20万吨,建筑装饰、耐热摩擦等10万吨~15万吨。我国每年进口玻纤制品在20万吨左右,是其中较高档次的产品。当前急需的风电叶片增强基材多数还依赖进口。企业应当具有时代责任感,千方百计尽快满足国内市场对玻纤产品的各种需求。 扩大内需,顺应中国宏观调控政策,还要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复合材料制品是选材和成型工艺的配套体系。作为增强基材的玻纤制品必须对复合材料制品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即要有比较强的个性化服务。因此玻纤企业要考虑产业链延伸需求,积极推行解决方案式服务,针对用户要求推荐开发最佳产品,并力求配套供应和指导使用。为方便复合材料制品生产还可开发一些预浸料、预成型料、模塑料等中间半成产品。 增加玻纤产品品种,扩大应用范围,不断增加国内市场需求,拉长玻纤工业的产业链,以市场为导向发展玻纤生产,中、小型玻纤企业要在玻纤深加工上下功夫,逐步成为具有专、精、特、新的玻纤制品加工企业,以适应国内市场的需求,提高玻纤产品的附加值,而不要一味追求上规模。这样,不仅有利于产品结构的调整,而且有利于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
门窗幕墙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
门窗幕墙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
门窗幕墙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