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随着市场的急剧萎缩,中国钢铁、焦化、纺织服装等行业一批企业目前正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虽然生产经营陷入困境,但它们都在坚持等待市场的复苏。经济界人士形象地将之称为"闷炉现象"。 最近新华社经济形势调研小分队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虽然有遭受金融危机冲击的外因,但"闷炉现象"发生的背后,也有着一些更为深刻的内因。解读这一现象,有诸多宝贵启示。 "闷炉现象":大批企业在困境中等待希望 熟悉冶金行业的人都知道,"高炉"及"炼焦炉"是钢铁、焦化企业最核心设备,一旦点火就不能轻易停止运行,否则就会使炉体受到严重损伤。所谓"闷炉",其实是这些企业大大压缩生产中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方法,它使炉子处于保温状态,尽量减少成本,等待市场回暖。 记者在湖北武钢、山西太钢等一批大型钢铁企业采访时了解到,国内相当一批钢铁厂由于市场需求萎缩,主动"闷炉"限产。 以武钢为例,在金融危机冲击下,武钢生产经营影响严重,近几个月来利润持续下降,从8月份的11.2亿元下降到9月份的5.3亿元,10月份仅为4600万元,面临亏损。目前,公司被迫大幅减产,减幅达30%。 武钢如此,小型钢厂的"闷炉现象"更为普遍。在小规模钢厂较为集中的河北省。11月初,邯郸地区超过2/3的中小钢企已停产或半停产,唐山地区超过50%的高炉停产,廊坊地区大多数带钢企业全部停产。 偏重煤焦铁等高耗能产业的山西省,相当一批企业也集中呈现出"闷炉现象"。以长治市为例,到11月中旬,全市焦炭、钢铁、电石等中小企业停产、半停产企业超过200家,其中全市50%的焦化企业停产,38座125立方米以上的高炉有30座停产。山西省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几个月前看到沿海省份大批纺织出口企业遭遇困境,没想到如今山西煤焦铁企业也陷入这种状况。 煤焦铁企业如今呈现的"闷炉现象",其实正是当前国内生产遭遇困难企业的一个集中缩影。目前,国内纺织服装、房地产、汽车等受到金融危机冲击影响较大的行业,其实都呈现出这种"闷炉现象"。"闷炉现象"成为中国经济的一大突出矛盾问题。 犹如一枚硬币的两面:对处于"闷炉"中的企业,扛过眼前的困难,迎来市场的复苏,炉火就会重燃,企业将会迎来新的发展;而扛不过去,炉火熄灭后再不能点燃,这样的企业就不得不承受倒闭的厄运。 "这些企业陷入经营困境,是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造成冲击的具体体现。"河南洛阳市发展改革委主任李胜平说,"这些企业正在遭遇严峻考验,它们在‘严冬’中坚持等待着市场‘春天’。" 警钟敲响:"闷炉现象"折射行业弊病发人深省 当前一大批企业呈现出的"闷炉现象",固然主因是金融危机所导致,但仔细分析,从中却也折射出有些行业在发展中存在的共性"弊病",其中教训格外引人反思。 "冷静分析,钢铁企业当前陷入困境,其中一个原因也由于这几年来钢铁业产能过剩、盲目投资过热所导致。"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肖白表示,"金融危机只是加速了钢铁业调整期的到来。如果不是金融危机,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钢铁业迟早也会出现一次大的调整。" 以冶金业前期项目设计承包而著称的中冶南方公司,对冶金行业变化了如指掌。"我们已比较早感受到钢铁业结构性的产能过剩,真实原因是相当一部分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生产力没有得到淘汰。"肖白认为。 根据钢铁业的统计数据,在2003年我国钢铁业首次达至年产2亿吨钢的规模后,在此后几年又得到"快速跳跃式"发展,钢铁总产量持续世界第一,今年我国钢铁总量将突破5亿吨。但总体而言,这几年中相当一部分产能是由新上马的中小钢铁厂扩展的,低水平产能膨胀、过剩。 而对山西省内煤焦铁行业来说,其产能过剩、产业结构单一弊病更为突出。记者在清徐县等地看到,沿途小焦化厂比比皆是。山西长治市发展改革委投资科科长刘利斌说,这些行业发展方式比较粗放,科技含量低,存在着明显的重复建设问题。 "当前一些行业呈现出的困境,也折射出了前几年宏观调控政策没有得到有效落实的问题。以钢铁业为例,江苏铁本公司项目虽然在2004年被关掉了,但随后却有更多的‘小铁本’公司建了起来。"湖北省一位熟悉钢铁业发展的领导干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此表示,"这其中教训,值得好好反思。如果宏观调控政策得到有效落实,钢铁业如今日子要好过得多。"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
门窗幕墙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
门窗幕墙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
门窗幕墙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