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铁业在2008年仅仅一个月左右的间隔,就经历了"炎夏"和"寒冬"。钢价在不断创出历史新高后,已跌至1994年的水平。 中国钢铁业产能过剩,这至少在3年前就已表现出来。后来因为全球经济调整期的延后,中国钢材突然一下子转向全面的"净出口",把产能过剩这个矛盾掩盖了。但是,谁也不愿做"盛宴"的终结者,这包括钢厂和上游的矿商。 今年的全球铁矿石价格谈判,就是在这种"古怪的心理"作用下出现了十分"异化"的格局。全球矿业三大巨头都用一种极端的强硬态度提出他们能够想到的所有"附加要求"。高价位原料的高成本全面向下游转移,把钢价"惯性"地推高到历史最高水平。到6月末,国内钢材综合价格指数比上年同期上涨45%以上。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戚向东认为,今年9月份以后,国内钢产量出现近年来未有的快速回落,最高月产与最低月产相比,月产减少1480万吨。这种减产幅度,"是全球钢铁生产史上不曾有过的现象"。多家钢厂负责人都反映,"好像市场需求突然一夜之间消失不见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认为,这其实是此前由通胀预期带来的经济链条上的高库存所造成的。一旦遇到经济减速,相关产业链条的各环节第一反应就是"消化库存",这就使得供求失衡突然放大,由此带来市场恐慌,再进一步加剧市场动荡。 中国钢铁产业早就达成了几项基本"共识",并以国家产业政策的方式来推行:一是今后要严格控制新增产能的过快增长;二是钢铁业以满足国内需求为主,不以成为国际主要钢材出口国为目标;三是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快推进企业的联合重组。 但是这几年来矛盾并未得到根本缓解,连年的钢材净出口局面掩盖了产能过剩的矛盾;钢企联合重组进展不快,产业集中度一度不降反升。所有这些也使得钢铁产业与上游矿业的供求关系趋于紧张,长期利益逐渐让位于短期博弈。 有专家反映,在市场"惯性"和过度竞争的背景下,就算是一些产品结构调整的举措,也出现了"变味"的情况。比如业内长期来提倡的"板管比提高"这个目标,到现在也出现了一些"过度"的偏向。此次钢价暴跌中,热轧板卷价格一度大幅"倒挂"于低附加值的螺纹钢。 中钢协相关负责人戚向东说,钢铁业要通过结构调整和结构优化,扩大市场有效需求,不再盲目扩大产能,同时把上下游产业链的比价关系向合理的方向调整,建立稳定的营销定价机制。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
门窗幕墙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
门窗幕墙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
门窗幕墙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