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工艺方法改进,技术结构调整,品种质量不断优化。 我国玻璃工业30年的发展历程中最值得回顾和记取的,首先是"中国洛阳浮法"的诞生及其在推广实践中的不断完善和提高。她的诞生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玻璃工业工艺结构调整和产品优化。从而使中国平板玻璃工业的面貌焕然一新。我国浮法工艺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1963年~1967年实验室试验阶段;二是1967年~1971年半工业试验阶段;三是1971年~1981年工业试验阶段;四是1981年以后,进入推广应用和发展提高阶段。1981年通过了国家级技术鉴定,并被命名为"中国洛阳浮法",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没有购买"皮尔金顿专利技术使用权"而自行发明浮法工艺技术的国家。中国浮法工艺与英国皮尔金顿浮法工艺、美国PPG浮法工艺齐名为世界公认的三大浮法工艺。 随着中国浮法玻璃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创新,浮法工艺已成为中国平板玻璃生产的主导技术。逐步取代了垂直引上工艺和平拉工艺。截至2007年底,中国已建成浮法玻璃生产线178条,其中全部或主要采用中国浮法技术的生产线近150条,占中国浮法玻璃生产线数量的84%。2007年浮法玻璃总产量达4.4亿重量箱,浮法玻璃占平板玻璃比例为83%,其中优质浮法玻璃产量约占28%。 在大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浮法玻璃生产线的建设周期、投资规模、技术经济指标显著改善。建设周期由过去18月~22个月缩短到一年左右;通过优化设计方案,确保生产设备选型合理和加强施工管理等措施,确保资金合理使用,建设投资大幅下降;能耗、成本、总成品率、劳动生产率、窑龄等技术经济指标不断改善。目前,浮法平均热耗已降到7800千焦/千克玻璃液以下,总成品率可达85%以上,浮法线劳动生产率可达6000~8000重量箱/人.年以上,窑龄已普遍达到5~8年;利用国产技术已建成900吨/日~1000吨/日大型浮法玻璃生产线,品种从普通厚度扩展到超薄(0.55毫米~1.3毫米)、超厚(15毫米~25毫米),开发了在线镀膜玻璃(阳光膜和Low-E膜)、自洁、超白、本体着色、微晶、防火玻璃等新品种。 浮法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显著提高。从原料配料与称量技术,熔窑优化设计和提高熔化质量技术,锡槽成型技术,退火窑技术,到自动控制与成套软件系统开发以及产品质量均有大幅度提升。 (3)单线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洛阳浮法玻璃工艺技术不断成熟,单线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我国浮法玻璃生产线的熔化量在1981年最大只有250吨/日,现最大规模已达950吨/日;2007年全行业浮法玻璃生产线平均单线规模达到480吨/日。玻璃原板宽由2000毫米发展到4500毫米~5000毫米,玻璃厚度由3毫米~6毫米发展到0.55毫米~25毫米。 (4)出口大幅增加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平板玻璃出口也发生质的变化。在改革开放之初,仅有少量平板玻璃出口,加工玻璃则没有出口。如今,我国已经是全球平板玻璃出口量最大的国家,产品销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市场的销售额占行业产值的15%,年出口平板玻璃原片近3亿平方米,年出口平板玻璃及加工玻璃总值达30亿美元。 (5)玻璃深加工发展迅速 加工玻璃行业成为迅速崛起的新兴行业。1978年我国从事加工玻璃的厂家屈指可数,2007年加工玻璃企业数量达4000家,南玻、福耀、信义、SYP等成为加工行业领头羊,深加工玻璃产品从原来的只有钢化玻璃、夹层玻璃、玻璃镜和中空玻璃等少数规格品种,发展到种类规格繁多的产品系列,例如,磨光玻璃、喷砂或磨砂玻璃、喷花玻璃、雕刻玻璃、半钢化玻璃、区域钢化玻璃、弯曲玻璃、釉面玻璃、彩绘玻璃、化学钢化玻璃、毛面蚀刻玻璃、朦砂玻璃、光面蚀刻玻璃、镀膜玻璃(吸热玻璃、热反射玻璃、低辐射玻璃、彩虹玻璃、防霜玻璃、防紫外线玻璃、电磁屏蔽玻璃、憎水玻璃、玻璃铝镜、玻璃银镜),真空玻璃、充气中空玻璃、Low-E中空玻璃,夹层玻璃(PV膜片夹层玻璃、EN胶片夹层玻璃、饰物夹层玻璃、防弹玻璃、防盗玻璃、防火玻璃等),贴膜玻璃(防弹玻璃、镭射玻璃、遮阳绝热玻璃、贴花玻璃),着色玻璃(辐射着色玻璃、扩散着色玻璃),特殊技术加工玻璃(激光刻花玻璃、电子束加工玻璃、光致变色玻璃、电致变色玻璃、杀菌玻璃、自洁玻璃、防霉除臭玻璃)等。 1978年全国钢化玻璃产量仅有90万平方米,2007年我国年产钢化玻璃1.8亿平方米,产量在30年里增长了199倍;1978年全国夹层玻璃产量仅有2.35万平方米,2007年增至4000万平方米,是1978年的1702倍;1978年中空玻璃年产量仅为464平方米,2007年合格中空玻璃产量达1.5亿平方米,是1978年的323275倍。各种镀膜玻璃从改革开放前的几十万平方米发展到2007年产量超过8000万平方米。经过30年的发展,行业已形成了品种繁多、种类齐全的深加工玻璃体系,深加工玻璃率从1978年的0.4%提高到2007年30%以上。 (6)平板玻璃产能分布和企业布局发生较大变化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平板玻璃生产主要集中在辽宁、河北、河南等少数地区。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竞争的加剧,资源、市场等制约因素明显增强,企业为了提高综合竞争力,更加重视建厂的资源、市场及运输等相关条件,注重发展"供应链"和"差异化经营"。 从近年来新增产能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种作法。一是贴近消费市场建线。二是靠近原燃材料供应地建线。特别是选择有廉价能源的地区,以利降低生产成本。三是企业自身发展产业链。四是搞"差异经营",发展市场需要的特殊品种。从建线区域分析,近些年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发展迅速;西部地区偏少,有些省区仍是空白。目前各地区平板玻璃产能分布情况见图2。 (7)行业的经济构成和资本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生产集中度不断提高。 平板玻璃制造业,因建线成本较高,改革开放初期民营资本很少涉足,除少量合资企业外,大多为国有企业。近些年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平板玻璃制造业经济构成分析,纯国有经济已经很少,而股份制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合资)企业发展迅速,已成为行业主体。有的已发展为行业的领军企业和大型骨干企业。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
门窗幕墙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
门窗幕墙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
门窗幕墙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