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淘汰落后相对应,此次制定的规划特别强调钢铁行业的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明确要求用2至3年的时间在钢铁产品质量档次结构上取得突破,以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对钢铁产品的需求升级。宝钢集团原董事长黎明曾对本刊记者说,通过这次金融风暴,更是深切感到中国钢铁业一定要拥有一些自己的重大独有技术和产品,要让用户"非买不可、非用不可"。此次规划中厘清了高附加值产品的概念。高附加值产品应该是指高质量、高技术含量和升级换代的产品,而不能像过去那样简单地等同于扁平材。建筑钢材等品种中也应该有高附加值产品,相应的产品标准应该尽快修改提高。 规划中有关促进钢铁业联合重组的内容也特别引人关注。中钢协人士强调,与以往的联合重组政策不同,这次不但提出原则,而且每个原则都要具体部门一项项地落实。这样的力度"过去没有过"。据他透露,在钢铁业今后的联合重组中,现有政策和法律法规要严格执行,同时还要研究更好、更有效的政策,研究出台促进钢铁业联合重组的政策导则,真正明确"什么是重组、如何重组、重组之后怎么办"等根本问题。这样的"准绳"过去还没有提过。在税收政策、落后产能退出机制等具体问题上,都要有明确具体的做法。 回归"现实主义"是显效根本 新年元旦之后,国内钢价出现企稳的迹象,一些地区的钢厂急不可待地把停掉的产能重新启动。钢铁振兴规划获得通过的消息一宣布,钢市和股市上也都充满"乐观"的论调。但是,真正清醒的业内人士都认为,钢铁业不应再给"盲目乐观"留出空间,不要以市场短时"浮沉"而盲动,好好正视"调整"这个现实吧!通过调整才能真正达成产业的振兴。 无论是政府部门官员还是经济界人士,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要基本缓解钢铁业眼下因需求"休克"、库存积压而导致的行业困难,至少要到今年一季度或者上半年。钢铁资讯机构"我的钢铁"首席研究人员贾良群说,高价矿和产成品库存的消化确实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比这更为困难的是,自从进入新世纪以来至少连续6年的行业高速发展已使国内大部分钢企形成了固有的产销"惯性",对突如其来的市场急剧变化难以适应,要解除这种"惯性",重建新的市场感觉和营销模式,绝非一时一刻可以完成。 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新近提出了一连串问题:"为什么过去我们习以为常的一些做法面对急剧变化的市场显得不灵了?为什么我们曾经引以为豪并确确实实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在这次危机面前显得不适应了?这几个月来,市场给我们上了怎样的一课?" 经过反思,他认为,从新世纪开始,中国钢铁工业实现了连续7年超过15%的高速增长,中国钢铁企业也过了连续多年的"好日子"。面对长期旺盛的市场需求,设备及产品具有先发优势的宝钢,逐步建立起与"供不应求"市场状态相适应的管理体系和运作机制,干部员工逐步形成了与"供不应求"市场状态相适应的思维定势和工作惯性,在"供过于求"的市场形势下明显暴露出不相适应的问题。宝钢在金融危机来袭后作了一个内部调查,其管理费用之庞大"连自己也未想到",压缩空间非常大。这就是艰难的"惯性"转变之一斑。 在贾良群等市场人士看来,眼下的价格企稳显然没有"后劲",只能说市场再度"深幅下跌"的可能性不大。这种不活跃的市场盘整状态是对中国钢铁业最大的考验。据国内一些钢铁资讯机构的分析,2009年中国钢材市场的总格局是:高产能、低产量、低需求。 中国钢铁业的高产能在2009年的市场氛围中显得十分"刺眼"。去年,国内钢铁工业投资保持较高增长,新的生产能力不断形成。去年前11个月,国内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完成投资2859亿元,增长27%以上。去年6月份,全国粗钢月产量曾经达到4699万吨,相当于年产5.72亿吨的生产水平。此外,首钢曹妃甸、鞍钢鲅鱼圈、邯钢新区等一批大项目陆续建成,已形成生产能力。由此估计,目前全国粗钢生产能力已超过6亿吨的规模。 但是,今年"低需求"的钢材市场格局决定了产能利用率低的趋势,实际产量低增长的可能性最大。据测算,国内用钢需求相对较为乐观,因为有加大投资、扩大内需等多项政策效应的期待,但国内制造业和房地产业投资收缩带来的不确定性对钢铁业的影响不容忽视;国际市场需求下滑则更为明显,不仅欧美市场出现了3%至11%的需求下降,日韩市场的需求降幅也在10%左右,新兴市场的需求增长明显放慢,再加上汇率因素,都预示中国钢材出口阻碍明显加大。估计今年中国粗钢产量最多在5亿吨左右,增幅仅为1%上下;而国内表观消费量增幅至多在5%左右。而净出口量可能在去年4500万吨的基础上下滑至2000万至3000万吨左右。这一切都意味着,钢铁业下一步的发展只给"现实主义"留出了空间。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
门窗幕墙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
门窗幕墙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
门窗幕墙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