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的钢铁行业,粗钢产量屡次创下历史新高,钢材库存也屡创高点,进口铁矿石均价较去年高出10美元/吨以上,焦煤价格仅小幅回落,钢材市场供求过剩的格局并无明显的改善;然而,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国内开始大势宣扬钢铁行业大幅回暖的消息,不管实际情况是否真的如此,笔者有几点较为“阴暗”面的猜测,却是想求证一二。 2013年我国钢铁行业真的回暖了吗? 近期有权威部门发布数据显示,我国的钢铁行业在连续数年的亏损之后,今年出现了较好的回暖。来自发改委网站24日公布11月钢铁行业运行情况显示,前10月钢铁行业实现利润1570亿元,同比增长39.9%;并有专家表示,今年国内钢企利润超去年10倍不成问题。我们不禁想问,这就真的表示钢铁行业回暖了吗? 首先来看看价格对比,今年我国钢材价格的平均水平较去年下降9.6%,为五年来最低;于此同时,今年进口矿均价为138美元/吨,较去年同期的128美元/吨高出10美元/吨;今年以来,钢材现货价长期与出厂价有100元/吨以上的倒挂;因此,在这种对比下,笔者显然很难看得出行业回暖的迹象在哪里。也许大家会将盈利增加归益于成本控制得力,不得不承认,在长期的亏损之下,各大钢企开始想尽办法降低各类成本,然而,通过单纯的降低成本促进的盈利好转,并不能代表行业性回暖。一个行业的回暖,必然是得到根本性的转变,然我国的钢铁产业低迷之根本则是产能严重过剩、供求关系严重矛盾所致,这一块,虽在开始解决,但也就是刚刚开始,要走的路还很长,见效也没这么迅速。 猜测一:鼓吹行业回暖 或是为了麻痹银行业 众所周知,近几年随着钢价的持续回落,钢铁行业盈利能力大幅下降;导致钢铁行业“仓单质押”、“联保贷款”等信用危机爆发,银行等金融机构纷纷限制了对钢铁行业的贷款,加上大量的钢贸企业退出和投资其他产业,使得钢铁行业内部资金十分的紧张。我国的钢铁行业一直在重新谋求银行机构放宽对钢贸贷款的限制,然而收效甚微。 今年以来,随着环保治理压力加大,钢铁行业对资金的需求日益突出,不但钢贸企业大量倒逼、跑路,甚至已经开始蔓延到上游钢厂;而对于正在进行全行业性的环保治理,节能减排,行业内部资金压力更重,没钱就意味着出局,因此,在这个关键的端口,笔者不得不猜测,行业内部吹捧回暖说,是为了吸引资金重新对钢铁行业的信赖。 猜测二:缓解钢铁行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压力 我国的钢铁行业面临的关键难题是什么?产能严重过剩,供求矛盾不断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压力较大。而这一切的根源就在于行业性亏损加剧,逼得政府不得不插手其中。相比关停一家盈利尚可的钢企,关停一家严重亏损钢企的压力要轻的多。 一家钢企的落地生产,为当地政府带去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上缴大量的税收、解决大量的富余劳动力,为地方GDP增光添彩。不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地方政府是不愿意关停这种“钱袋子”的。然而,在国家淘汰落后产能、环境污染治理的重拳之下,地方政府压力较大,职工如何安置,费用谁来出,GDP、税收怎么补回来都伤脑筋;而正常情况下,这家钢企如果处于盈利尚可的情况下的话,是否需要淘汰就值得商榷了,所以,这样一来,笔者不得不猜测,鼓吹行业回暖,是不是正和某些地方的意愿,可以借此放缓对相关钢企淘汰、调整的步伐,毕竟,谁也不会去主动的砍掉盈利正常、贡献巨大的企业不是,那岂不是自破“钱袋子”。 猜测三:督促钢企加快环保设施升级 2013年的钢铁行业,最热门的话题无疑是环保治理,在霾天气的笼罩之下;河北等地难以承受来自各方的压力,开始被迫加强环保治理、防治;作为高污染产业的典型代表,我国钢铁行业几乎有近8成的企业环保不到位,吨钢环保成本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进行钢企环保设施升级改造,需要大量的资金,尽管中央每年会下拨一定数额的专项资金,但相比全国如此大的规模而言,几乎是杯水车薪。 当整个产业都处于亏损阶段的时候,这种需要花费大量资金的升级改造从何谈起,除非国家和地方政府能够为此买单,那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任务落到钢企时,肯定会有各种各样的推诿,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没钱,全世界都知道中国的钢厂是在为矿山、银行打工,更何况还是亏着的呢;然而,如果行业回暖了,钢厂有盈余,那么也就没那么多的“众所周知”的借口来搪塞,因此笔者还猜测,炒作钢铁行业盈利大幅好转,或许存在着逼迫钢企主动改造升级的意思在里面。 Tag:钢铁,铸造钢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