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的第一天,环境保护部宣布,全国179个城市空气质量信息实时公开,公众可通过电脑甚至手机,就可以了解空气质量的实时数据。
环保部同时表示,除了环保部门的实时监测和监管外,也欢迎公众监督,用公众的眼睛,找到那些污染制造者。
那么,公众到底看到了什么?
14日下午,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环境政策与规划研究所、阿拉善SEE公益机构、自然之友等多家环保组织在京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天津、广东、湖南等重要省市的在线平台并没有实时发布当地空气质量的实时数据,令人遗憾。”
而根据对在线数据的初步分析,这些环保组织发现,在华北地区,山东、河北等省的一批火电、钢铁企业严重超标排放。一些排污大户甚至在当地处于重度污染的一些时段,依然每个小时都在超标排放。
“通过对比在线数据,我们发现各个地区的工业污染源排放规模差距显著。”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告诉记者,以2013年10月到12月山东、河北和北京三地部分主要企业为例,山东、河北两省的8家企业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是北京8家主要企业的37倍和30倍。
调查发现,在山东省聊城市,重点企业氮氧化物超标比例达到54%,二氧化硫达到58%以上。东营、德州、宾州、烟台、济宁、菏泽、淄博等地企业也有超过4成出现了超标违规现象。
“除了河北、山东,北京热电有限公司和北京燃气有限公司在这期间的排放也严重超标。”公众环境研究中心高级项目经理顾蓓蓓说。
而在其他省区,超标问题也同样存在。马军告诉记者,根据浙江、江苏的监测数据,“同样发现了超标情况,但超标的比例远远要小”。
新的火电排放标准将于今年7月1日实施,但让环保组织感到吃惊的是,大批企业似乎并未做好准备,半年后是否能够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令人忧虑。
“目前只有山东和广东这两个省提前执行了更为严格的火电排放标准,而另外的8个省份还是沿用国家2004年发布的现行标准。”顾蓓蓓说。
对于一些大型电厂、钢厂超标排放的问题,环保部一位司级领导此前曾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一台60万千瓦的脱硫机组,如果满负荷运行,一年的运行费用是7000万元,但只要偷排一天,就会增加很大的效益。有些电厂,即使是环保人员盯在那,它还要强行排。更不要说超标排放了。”
据2006年至2011年中国环境统计年报的数据显示,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占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84%-91%,工业氮氧化物排放量占全国氮氧化物排放总量的71.9%-79.1%,工业烟(粉)尘排放量占全国烟(粉)尘排放总量的82.3%-88.2%。
“面对诸多大气污染的来源,必须识别重点。”马军说,调查发现,工业源是区域排放的最大源头。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环境经济与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宋国君在此间表示,解决超标排放的问题,排污许可证是绝大多数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点源控制最有效的措施。
“我们认为,找回蓝天需要一个路线图,它应该是沿着监测发布、预警应急、识别源头,到最后的分步减排。以这样的次序向前拓展,才能尽快实现规模化减排,找回蓝天。”马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