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参加了几次活动,明显地感觉到两个信息。 第一个信息是设计行业又在洗牌了。到会的企业基本都是这两年涌现出来的新兴力量,五年前活跃在设计舞台上的"著名"企业已经寥寥无几。一打听,不是已经转行就是陷入了高成本的深渊,不能自拔。 第二个信息是乐观的,整个行业都在企盼着中国创意产业大势的兴起,振臂呼吁着政府应该给予支持,那种神往的表情,仿佛一幅油画:夜空里悬着一大块烙饼,与明月争辉,人们仰面朝天等待着烙饼的下坠。 这种思想的碰撞,令我在这一年对行业的生存状态产生了很多思考,这些思考的结果构成了这篇文章的主旨:我对行业有话说。 第一:生存现状 设计行业实在称不上一个像样的行业,原因是至今没有几个成功企业化的机构。按照现代企业的生产模式运作,至多是一堆小作坊和稍微大一点的作坊而已。那么要想振兴的行业,使之能够和软件、游戏、音乐、工程师并驾齐驱地成为创意产业的一份子,企业化是必须经历的过程,只有企业化才能解决现在的问题。我首先把目前行业暴露出来的问题总结一下,然后再分析解决之道。 规模小:目前中国有大量的建筑设计企业,除了那些老牌的国有大企业,规模普遍太小,形成不了规模化发展(目前行业内规模最大的企业不过百人),价值创造不能对投资业产生吸引,是构成行业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这些公司总是处在没活儿呆着、有活儿又干不过来以及"有活儿没活儿都着急"的生存状态里。同时企业因为规模太小,导致在市场上的抗风险能力非常差。很多例子都显示,市场和客户很小的波动,都能给设计企业造成致命的打击,很多知名的设计公司的命运,其实就拴在一两个客户的手里。 管理混乱:建筑设计行业有一个特点,公司领袖们多少都带点艺术家气质,其实恰恰因这点导致了管理上的幼稚和薄弱。公司员工经常以"老大"来称呼企业创始人或者经营者,其实恰恰体现了企业管理的"江湖"作风。稍有管理的公司,也都大多采用或借鉴传统企业的管理模式,而我们的行业特质又与传统行业有着本质的不同,那就是人是主体,而我们行业里的经营者经常像开机器一样去使用"人",肆无忌惮地延长工作时间,增加工作强度,制定产量要求,造成了经营者和从业者矛盾的根源。行业缺乏针对创意产业专门设定的有效的、可以复制的管理模式,导致规模稍有扩大效率和利润就大幅降低的经营现实。 人才流动频繁:广告和设计行业人才流动的频繁程度,较之其他>其他>其他行业是比较严重的,这种现实导致了企业和员工之间的互不信任,伤害了企业培养人才的积极性,导致了企业普遍采用"榨汁机"式的人才使用制度。这种制度反之又严重地伤害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加剧了员工工作强度和精神压力,造成人才流失,形成恶性循环。很多公司一年半载就换血一次,行业里很多号称成立十几年的公司,其实追究起来只有两三年的文化传承。没有设计思想、没有企业文化传承的公司,即使成立了100年也是一个新公司,更何况实际上成立最早的也不过十几年。 恶性竞争严重:目前整个行业处于恶性竞争的状态之中,竞稿竞价之风越演越烈。因为这种竞争是在没有任何目标和评判标准的状态下展开的,所以设计企业只能通过提高工作效率、增加供稿数量、降低价格这样的方式开展竞赛,导致了设计企业总是处于疲惫不堪的状态,缺乏休养生息的环境。"下午接案、连夜创作、天亮提案"的现象在行业里屡见不鲜。某企业的提案数量已经从百稿到达了千稿的惨状,这种"悲壮"的经营作风只能让设计公司在客户眼里越来越不值钱,越来越不受到尊重。这种越演越烈的自我贬低,让设计师还谈得上什么品质?谈得上什么修养?谈得上什么好作品?这是造成近几年中国主流设计公司设计水平下降,行业取费标准不断降低的原因之一。一个利润越来越微薄的行业,一个工资越来越廉价的行业,一个尊重度越来越低的行业,一个从业人员越来越年轻、缺乏精力和学习欲望的行业,一个混淆了"体力劳动"或"脑力劳动"的行业,是充满希望的行业吗?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
门窗幕墙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
门窗幕墙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
门窗幕墙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