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义乌小商品市场的经营户们来说,2008年10月份以后的清淡也是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义乌国际商贸城C2区的外贸商傅建军向记者证实,去年10月份,因为订单接不上,他的加工厂雇用的20多个工人提前放假,而在往年,不到年底工人绝对是不会放走一个的。 去年12月份,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加剧,义乌集装箱卡口施封量连续3个月环比下滑,16大类商品的外贸成交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同时,欧美各种反倾销措施接踵而至,致使义乌童车、五金配件、毛(布)绒玩具等行业外销缩小,效益指数下跌。 "义乌模式"遇困 "义乌模式"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末,一批后来被称为"扁担商"的早期义乌商人,远赴广州进货,再回到金华、丽水等地的农村寻找销路。随后,这些商人们开始扎堆摆摊。1982年9月5日,全国第一个小商品市场在义乌兴起,随后经历了持续多年高速增长,浙江中部小县义乌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经济模式 "义乌模式",闻名海内外。 来自义乌市工商局的数据显示,今天的义乌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小商品流通中心。2008年,义乌市场总成交额达到492.3亿元。 不过,这种以专业批发市场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模式,现在不断遭受质疑。傅建军坦言,义乌整个市场的利润已经被摊得很薄,只能靠一定的量来支撑。本报记者此前获得的数据显示,早在2008年6月份,受多种因素影响,义乌市场五金产品商户的平均利润已经被压缩到2%~3%。随着生产成本的提高,五金工具、锁具、电工产品、镀金饰品等多个行业的利润空间进一步受到挤压。 各地蜂拥而起克隆"义乌市场",也使得义乌面临着竞争压力。今年1月,总面积约576万平方米的广州国际商品展贸城奠基,其规模相当于两个义乌小商品城。 浙江师范大学一位研究浙中经济的专家认为,广州国际商品展贸城的奠基一度让义乌上下感到吃惊,因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义乌一直是被冠以"全球最大小商品交易中心"的头衔而"安枕无忧",其地位无人能够撼动。但现在,仅是长三角,就有众多专业市场跃跃欲试,竞争已经十分激烈。 "义乌模式"真的已经难以为继? "金融危机对义乌肯定有影响,但是如果能及时调整方向,开拓新兴市场,情况就会改变。"浙江师范大学上述专家表示。 转型之思 转型的首要任务即是开拓内需和新兴市场。 傅建军说,今年1月,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开始拓展内销市场,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在出口日益减少的情况下,内销却逐渐好转,甚至有了不可思议的增长。 傅建军介绍说,市场内的商户们正在把目光投向以前并不在意的新兴市场。以往,义乌传统出口地主要为欧美和中东市场,而现在,他们正在向需求旺盛的拉美和东欧市场进军,"最近一段时间对俄罗斯的出口量就比较大。"傅建军说。 "不仅是市场的转变,重要的是产品的转变。"范晓屏说,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一些日常消费品销量大降,但同时也有一些消费品不受经济波动的影响,"比如占美国消费市场15%的医疗卫生用品,在这次危机中销量基本就没有受影响。"范晓屏认为,义乌应该重点转向一些"抗跌"的商品。 从长远看,转型升级依然是义乌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范晓屏表示,以往的"义乌模式"靠的是跑量和低价,产品的附加值比较低。在金融危机中,受到冲击的就是这些产品,"其实不仅仅是义乌,中国制造都普遍面临这些问题,不过义乌比较典型,这就需要趁机转型,向中高端、高附加值、品牌化转变。" 转变正在开始。义乌当地另一大型制袜企业的负责人昨日对本报记者表示,今年该公司将暂停一些新的投资项目,整合外销和内销资源,重点开发差异化产品,拉开产品和渠道差距,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者需求,尽最大可能拓展消费市场。 义乌官方同样意识到了转型的重要性。金华市委常委、义乌市委书记吴蔚荣在其2008年的工作总结中表示,当前的义乌"需要创业创业再创业",只有"牢牢抓住市场、工业转型提升、国际化",才能做到"危中寻机、化危为机"。 义乌市政府去年已出台一系列奖励政策,刺激转型,如鼓励发展加工贸易,对开展进料加工企业,每美元奖励0.06元(最高不超过100万元);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走出去",分别给予5万~30万元的奖励等。 最新出炉的外贸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义乌小商品出口额为1.84亿美元,同比增长14.57%。这是一个好兆头。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
门窗幕墙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
门窗幕墙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
门窗幕墙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