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房地产市场影响较大的政策以及导向 近期对于房地产市场影响较大的政策主要是《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8〕131号),这一政策的要点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坚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的思路。这一思路是自2007年以来政府的一贯原则,只不过2007年造舆论,2008年开始实质性推进,2009年之后将全面推开。 第二,首次提出了"合理住房消费"的概念。过去政府的观点中,住房只是生活必需品,现在政府首次认可,住房是消费品,所谓"合理消费",也就等于认可:房地产是可以作为高档消费品的,是可以买第二套房子改善生活品质的,这一点是个实质性的进步。 第三,为房地产企业提供了多种融资渠道的设想,例如:住房公积金、银行贷款、发行债券、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等等,这当然体现了政府的良苦用心,但事实上,除了银行贷款,其他>其他>其他途径的实际操作均有难度,衍生产品在今天的金融形势下更是难上加难,都是远水难解近渴。 第四,对于房地产业未来发展的忧虑,"131号文"明确把稳定房地产市场作为各级人民政府的责任。 对于消费者来说,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取消城市房地产税、放开二套房贷、降低贷款成本、降低交易成本都是实实在在的利好。其中,我们注意到,住房转让环节营业税的减免令人瞩目。这一措施面对的是谁,应当是住宅的投资者,让投资者的交易成本降低,从这个角度看,政府实际上也是承认了房地产投资行为的存在及其合理性。 还有一个重要的信息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宣布,未来3年计划全国投资9000亿元用于保障性住房。这一信息告诉我们,资金到位,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肯定是要走上快车道了。 未来政策导向 尽管131号文对于市场有一定的号召作用,也有一些实质性的利好,但房地产市场的趋势短期改变起来比较难:这是一个消费者与房企之间的博弈,两者都是市场中的自由分子,政府所能做的也只是把他微薄的"彩头"拿出来,靠这种有限的投入要改变市场的短期趋势,很难。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何时能够企稳?答案是:经济危机对于实体经济的的影响基本稳定下来的时候,中国的住房市场结构调整初见成效的时候,房地产企业整合基本完成的时候。 未来的政策方面,我们不是占星师,无法预测,但确实有些手段是可以解决一些问题的。 例如:从开发企业手中回购部分住房,消化市场过大的存量房。这一措施的好处是避免重复建设,加快资金周转速度,也避免了大量的"烂尾楼"的出现。 再比如:支持具有一定规模的大型房地产企业的自救,引导其结构调整,同时,鼓励行业内部的兼并与重组; 再比如:成立政府投资的保障性住房开发公司,完成大量的保障性住房开发任务。 房地产企业的启示 对于房地产企业的启示,在于四个方面: 一、现金为王,在低端市场供应预期增加、宏观经济不景气的前提下,有现金、活下来显然最重要。 二、积极介入保障性住房领域,保障性住房享有政策优势,资金充足,未来的销售预期也基本看好,如能介入这一领域,不失为当前的上佳策略。当然,利润微薄是必然的,但反过来想,过去的利润本来就不合理,早点转变思维也许能早走一步。 三、在中高端市场下功夫。未来市场的趋势必然是两极分化,一方面保障性住房供应充分,另一方面,中高档住宅市场也有相应的需求,但需求的总量会小,消费者对环境、对产品、对服务的要求会更高,有信心做精品、做专业的企业可以向这方面努力。 四、短期内,也可以在低端市场打拼一把。所谓低端市场,就是与保障性住房价位接近的商业住宅市场,如能把这一档次的产品品质做出差异来,在保障性住房初期供应不足、经验不足的前提下,也是可以有一定的生存空间的。 总体来看,房地产业向服务业平均利润的回归是必然趋势,高利润空间的时代应该已经过去。 当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二元化结构形成的时候,当房地产行业整合完成的时候,也就是中国房地产市场调整完成的时候。 总体来说,政策只能加速这一过程,并不能改变这一过程,这个调整周期会比较长,对此我们确实需要有所准备。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
门窗幕墙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
门窗幕墙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
门窗幕墙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