⑵系统化门窗与幕墙
门窗系统、系统化门窗(系统门窗或系统窗)的代表性概念:组成一樘完整的门窗各个子系统的所有材料(包括型材、玻璃、五金、密封胶、胶条、辅助配件及配套纱窗),均经过严格的品牌技术标准整合和多次实践的标准化产品,利用专用的加工设备和安装工具,并按照标准的工艺加工和安装的门窗。门窗系统不仅仅只是材料成系统,还需要系统技术支持,系统的售后服务。
对于“系统窗”和“普通窗”的区别,可以通过电脑的“品牌机”和“组(拼)装机”做比喻,目前在项目招标中经常提到的“高档断桥铝合金窗”,即使各项材料均使用一些品牌产品,但门窗整体缺乏统一的技术设计整合,构成门窗的各个子系统的材料之间配置不合理,兼容性不好,很难保证整窗的优异性能,更无法达到甲方项目最优的性能价格比要求。 我国目前成熟度较高的源自欧洲的门窗系统有:旭格,罗克迪、阿鲁克(铝型材系统)、Forster、瑞士严实(JANSEN) (钢制型材系统门窗);国内自己研发的门窗系统有:MSL门窗系统(美狮隆)、辽沈的丽格系统、贝克洛等。
真正的系统门窗是一个性能系统的完美有机组合,需要考虑水密性、气密性、抗风压、机械力学强度、隔热、隔音、防盗、遮阳、耐候性、操作手感等一系列重要的功能,还要考虑设备、型材、配件、玻璃、粘胶、密封件各环节性能的综合结果,缺一不可,最终形成高性能的系统门窗。
会议现场图片
3)信息化
1997年召开的首届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对信息化和国家信息化定义为:“信息化是指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国家信息化就是在国家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实现国家现代化进程。”实现信息化就要构筑和完善6个要素(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建设国家信息网络,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发展信息技术和产业,培育信息化人才,制定和完善信息化政策)的国家信息化体系。信息化代表了一种信息技术被高度应用,信息资源被高度共享,从而使得人的智能潜力以及社会物质资源潜力被充分发挥,个人行为、组织决策和社会运行趋于合理化的理想状态。同时信息化也是IT产业发展与IT在社会经济各部门扩散的基础之上的,不断运用IT改造传统的经济、社会结构从而通往如前所述的理想状态的一段持续的过程。根据最新公布的2006-2020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
在1997年6要素的基础上增加“信息安全”为7要素。即所谓七大要素是指“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技术、信息产业、信息人才、信息法规环境与信息安全”。人类已走进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资源已成为与材料和能源同等重要的战略资源;信息技术正以其广泛的渗透性、无形值价和无与伦比的先进性与传统产业结合;信息产业已发展为世界范围内的朝阳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信息化已成为推进企业发展的助力器;信息化水平则成为一个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因此,世界各国企业界都把加快信息化建设作为自己的发展战略。
2002年7月3日,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在京召开,兼任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的朱鎔基总理亲自主持会议,并再次强调了中国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基调:努力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化道路!在本次会议上,朱鎔基、胡锦涛、李岚清、丁关根、吴邦国等党政高层领导听取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专项规划、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和发展软件产业问题的汇报,会议讨论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专项规划》、《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讨论了振兴软件产业的问题。
本次会议中则集中反映为三点:其一,国家领导的高度重视;其二,中国信息化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得到提升,会议认为,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作出的重要决策,是覆盖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其三,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专项规划》,是中国第一个信息化发展规划,标志着中国信息化建设进入到系统指导、科学规划的新阶段,而《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的形成也使如火如荼的中国电子政务建设有规可循。
4)工业化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这段重要论述是对“四化”相互关系的深刻分析,也强调了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性。同时,也鲜明地指出了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思路,即“四化”同步发展。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是在工业研发、生产、经营、流通等领域实现装备智能化、生产过程自动化和经营管理网络化,从而广泛利用信息设备、产品和信息技术,推进研发设计数字化、不断提高生产效率。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深刻把握我国工业化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后做出的战略决策。
首先,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发展现代产业新体系的基本途径。现代产业新体系中,有相当一部分产业依托信息技术而生存和发展。要建立现代产业新体系,必须扩大信息技术在各产业领域中的应用,不断衍生出新兴产业,不断增强传统产业的生命力,不断提高各产业间的协调性。
其次,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迫切需要。以大量的资本投入、物质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维持的传统工业已经发展到了极限,要进一步发展必须走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只有二者的深度融合和协调发展,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实质在于实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产业创新的系统集成。
《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第八项重点任务就是“推动建筑工业化”。(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要加快建立促进建筑工业化的设计、施工、部品生产等环节的标准体系,推动结构件、部品、部件的标准化,丰富标准件的种类,提高通用性和可置换性。推广适合工业化生产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钢结构等建筑体系,加快发展建设工程的预制和装配技术,提高建筑工业化技术集成水平。支持集设计、生产、施工于一体的工业化基地建设,开展工业化建筑示范试点。积极推行住宅全装修,鼓励新建住宅一次装修到位或菜单式装修,促进个性化装修和产业化装修相统一。)建筑门窗幕墙工业化的定义建筑门窗幕墙工业化就是采用现代工业的生产和管理手段替代传统的、分散式手工业的生产方式,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目的。建筑门窗幕墙工业化的特征在于以门窗幕墙系统的设计标准化为前提、工厂生产集约化为手段、现场施工装配化与标准化化为核心、组织管理科学化为保证。在建筑门窗幕墙系统化、标准化和信息化的基础上,实现建筑门窗幕墙的工业化。通过“研发设计标准化与系统化,生产制造工厂化和集约化,安装施工标准化,管理信息化”等手段,实现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
5)产品化
目前,我国建筑门窗幕墙的工程属性更为明显,建筑门窗幕墙企业的生产经营具有“以工程项目为中心、大物流、劳动密集型和多学科”等特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如市场开拓、销售、设计、制造、安装和服务等)大多围绕工程项目而展开。在大力推进建筑门窗幕墙行业系统化、标准化、信息化和工业化的基础上,更容易实现其产品化。相对建筑幕墙而言,门窗是建筑的眼睛,其产品属性更加明显和突出,容易实现工业化生产,因此更容易实现其产品化。
为了表现不同建筑的建筑特性,满足建筑的独特性能需求,体现建筑师张扬的设计思想,我们很难找到完全相同的建筑幕墙产品。但是随着幕墙系统化、标准化程度的提升,其制造、安装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的幕墙结构型式使建筑幕墙的工业化生产成为可能。(如单元式幕墙的制造大多可以在工厂环境实现集约化生产,在工地现场实现标准化安装。)建筑幕墙实现工业化和产品化,应着力解决好以下问题:
1)要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
2)要提供系统化的解决方案,将产品研发、设计、施工、使用和服务整合考虑,进行系统优化,开发系统化幕墙;
3)要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提高创新能力和工业化水平;
4)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实现科学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