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行业发展趋势
(一)全球及我国平板玻璃工业概况。2013年,全球平板玻璃产量约7000万吨(折算约14亿重量箱),主要集中在中国、日本、法国和美国,这几个国家基本垄断了全球平板玻璃生产。2013年我国平板玻璃产量7.79亿重量箱,占到全球总产量的一半以上,已连续25年保持世界第一位。我国平板玻璃生产主要集中于华北、华东和华南地区,其中河北省沙河市是国内最大的平板玻璃生产基地。国内前10家企业生产集中度达到80%左右,金晶集团(含北京生产线)产能居全国第9位。
表7 2013年全国平板玻璃产量主要省份表
表8 国内平板玻璃主要生产企业表
(二)市场发展前景。全球平板玻璃消费市场主要集中在中国、欧洲和美洲,约占据全球玻璃总需求量的83%。此外,东南亚、日本、俄罗斯等地区需求增长较快。我国平板玻璃主要应用于建筑市场、加工市场和汽车市场。国内建筑玻璃约占平板玻璃市场的一半左右,装饰用玻璃等加工玻璃和汽车用玻璃基本持平。随着国内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加快推进,今后一个时期,房地产仍是拉动平板玻璃需求的主要领域,平板玻璃需求保持基本稳定。
(三)行业发展的重点方向。
1.绿色发展。适应建设“两型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促进生产环节和应用环节的绿色发展,成为玻璃工业发展的支撑点和必然要求,发展理念、政策和技术,都必须向其靠拢。生产环节以节能、节约资源、降低污染物排放为重点,强化环境保护实施清洁生产;通过政策引导,促进玻璃节能产品的广泛应用。
2.创新发展。在产业技术装备水平已大幅度提高,产品品种和产品结构都已发生较大的调整,产能过剩矛盾日益凸显的情况下,平板玻璃产业的发展必须要加快创新发展的步伐,提供满足市场新需求的功能产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结构调整。
3.国际化发展。实施国际化战略将成为平板玻璃产业提高国际竞争力、市场占有率、打造国际知名品牌的重要途径。平板玻璃产业的国际化将依托大集团的引领,实现由主要以初级产品出口为主转向以技术、装备、工程、服务、资本、经营输出多方位、科工贸一体化的格局转变,实现产能转移、化解过剩产能,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四、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控制产能总量,优化产业结构,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高附加值产品比重,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玻璃生产和精深加工一体化和集群化发展。
(二)产量目标。2017年,全省平板玻璃产量控制在8000万重量箱;2020年,产量基本保持稳定。
(三)结构目标。2017年,全省平板玻璃深加工率达到50%以上,低辐射镀膜玻璃应用比例达到30%;2020年,平板玻璃深加工率达到60%以上,低辐射镀膜玻璃应用比例达到40%。
(四)节能减排目标。单位产品能耗进一步降低,2017年,平板玻璃生产线能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020年,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五、转型升级路径和重点任务
(一)加快产业升级改造,推进产品结构优化。严格控制普通建筑玻璃新增产能,支持发展功能技术玻璃和特种玻璃,提高精深加工用玻璃原片比重。重点突破超薄、高强、无碱、镀膜、高透光率等高性能产品生产及深加工关键技术和装备,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我省平板玻璃生产、加工工艺技术及装备水平。大力发展低辐射镀膜玻璃、超白玻璃、光伏发电玻璃、屏显基板玻璃、航空和车用安全玻璃等高性能玻璃产品。扩大玻璃深加工产品在装饰、电子、新能源、环保及国防航天等领域的应用。
(二)强化节能减排,推进绿色发展。以节能减排为重点,推广全氧燃烧、变频调速和熔窑保温等先进技术,鼓励开发窑炉烟气脱硫、脱硝及余热利用一体化技术和成套装备。实施废品玻璃、碎玻璃回炉利用,实现无固体废料排放。加大低辐射镀膜玻璃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及新建建筑的推广力度,由政府投资的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要率先采用低辐射镀膜玻璃门窗。
(三)培植壮大优势企业,推进产业集群发展。支持优势骨干企业以技术、资本、资源、品牌等为纽带,实施联合重组。重点扶持金晶、蓝星、晶华、巨润等优势企业发展,延伸产业链,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产品,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要素配置效率。支持中小加工企业依托原片生产企业集聚发展。加快青岛、淄博功能玻璃生产基地和滕州、巨野玻璃产业集群发展。
(四)创新商业模式,推进两化融合。围绕平板玻璃产品研发设计、生产控制、生产管理、市场流通、销售服务等环节,大力发展智能制造、过程控制、企业管理等软件和装备。认真开展综合集成应用、产业链协同、节能减排、高端智能装备、云计算和物联网应用等六大类示范工程,推进平板玻璃产业两化深度融合。全面实施市场开拓的差异化战略、渠道战略和品牌战略,积极探索商业模式创新,紧跟消费热点引领需求转型,借助平板玻璃期货交易平台,推动平板玻璃企业电子商务建设,完善营销服务体系。
六、保障措施
(一)严禁新增产能。认真落实《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发〔2013〕41号文件化解过剩产能的实施意见》(鲁政发〔2014〕4号),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不得违规备案平板玻璃新增产能项目,不得办理土地供应、能评、环评审批、新增授信等手续。对确需建设的项目,必须实施等量或减量置换,并按程序报有关投资主管部门核准或备案。
(二)营造公平环境。强化节能、环保、质量、安全、税收等监管执法力度,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促进企业间公平竞争。严格执行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和大气污染排放限值,对能耗达不到行业标准及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企业,依法实施惩罚性电价或实施限产、停产等措施。加大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力度,对节能门窗产品执行质量分类管理。
(三)制订健全建筑门窗玻璃节能标准。制订健全我省建筑门窗玻璃的专项节能标准,规范平板玻璃导热系数等节能指标,提高低辐射镀膜玻璃在建筑中的使用比例。发挥标准的倒逼机制和引导作用,大力实施能效“领跑者”制度,建立行业标准联盟,提高节能产品市场准入门槛,加强市场秩序整顿,规范生产和消费市场。
(四)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立平板玻璃企业共同投入、共担风险、共享资源、共同发展的市场化协同创新机制,推动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的攻关与突破。加强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或共同组建技术开发机构。加大对平板玻璃产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营销人才的培养,支持企业委托学校进行定向培训。
(五)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为企业做好服务,为政府当好参谋。有关部门在制定行业规划、政策和法规条例时,要积极征求行业协会意见和建议,切实可行地推进全省平板玻璃产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