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5年1月1日取消门窗业企业资质,国家住建部这一重大政策改变,势必对门窗企业产生巨大冲击。由于政府管理部门尚未设定资质取消缓冲期,再加上法制建设滞后,门窗业企业行业自律较差,这三道无法绕过去的难题开始集中且尖锐地摆在了门窗业企业的面前。
原高资质企业盈利空间受挤压,街头巷尾散兵游勇将很活跃
取消门窗业企业资质,再次将门窗企业推向彻底市场化,用业内人士的话来说,门窗业迈步进入了后资质时代。所谓后资质,指的是门窗企业全面取消资质管理将彻底消除进入门槛。之前由于受到资质限制,无形中拒绝了大量低资质企业介入,竞争面相对比较小;而现在却不再有任何限制,蛰伏已久的散兵游勇和马路小作坊或将蜂拥而入,大量的原低资质企业和无资质企业甚至是小作坊凭借关系低成本抢夺市场;此资质取消后另一个不利因素是,门窗企业数量将激增,可供买家选择范围更大,买方角色将逐步由房产开发商转变为建筑承包商。后者出于自身利益,势必会狠命杀价,挤干门窗企业利润。
据了解,上海目前持有工商营业执照登记的门窗企业约450家左右,无执照经营企业至少200家,马路边散兵游勇和小作坊近千家。门窗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如果考虑安装因素,又属于高危企业。随着劳动力成本逐年上升,盈利空间变窄。门窗企业的发展、创新能力不足是个老大难,同质化高达99%,差异化极小。
上海地区原一级资质的门窗企业,由于身兼制作和安装一体化功能,资金回收期长,需要企业有一定的垫资能力,财务费用在成本构成中占有一定比例。门窗行业按原分类为一级资质、二级资质、三级资质和大量的不能承接业务的无资质企业,在原有资质管理上,对企业健康有序发展,减少恶性竞争有相当作用。现突然取消资质,市场势必会出现相当长时间的混乱和更惨烈厮杀。恶性的结果除了企业趴下,真正受损的还有用户。
利用原有产品技术和销售渠道优势,跻身新兴市场拓展国际市场
在商界很流行从“红海”走向“蓝海”的提法。高资质门窗企业如何从高同质化市场困境中扬长避短冲出来,这是必须要跨过的一道坎。笔者所在的企业属原一级资质企业,公司通过近十年奋斗,在行业中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积累了丰富的人脉资源和良好的口碑,积聚了稳固的销售渠道和技术人才队伍。
近年来,公司的市场覆盖面已从上海延伸到江苏、浙江、山东、云南、江西,尤其擅长于开拓江苏南通、无锡、苏州、盐城等地,销售额占到整个公司的50%以上。根据市场营销“二八率”理论,即80%的生意是同20%的顾客做成的,与此同时,公司和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房产公司和融、百丽、达安等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目前已向战略合作伙伴发展。随着企业规模的发展壮大,公司在实战中意识到,抢夺市场制高点要敢于与高手过招。
公司曾参与竞争南通中房房产著名楼盘-博园岚郡别墅门窗工程,对手是业内知名企业似乎稳操胜券,公司了解到业主方非常重视楼盘品位,为避免技术上短板,公司就以服务理念和企业文化作为突破口,赢得了业主方的好感,出其不意地拿下了该项目。此后,在万科房产无锡33层高层建筑门窗工程中,再次遇到强大对手,当时公司尚无超过30层以上门窗工程案例,公司领导层知难而进,以真诚的服务感动“上帝”,最终劣势转化成优势一举胜出。未来几年计划在全国著名房企中如万科、世茂、绿城、绿地等占有一席之地,力争销售额占比不低于10%,这样既借力,又提升企业知名度。
编后:俗话说术有专攻。万科、绿地、中海等品牌房地产开发商选择的门窗合作伙伴,通常是具有一级资质的企业,这些企业既有供货能力,又有门窗安装和施工能力,强强联手,结果自然是双赢。在一、二级大都市这种合作模式相对固定,这是因为得到了掏钱买房的老百姓的认可。但在三线城市或县级城市,品牌房地产企业携手品牌门窗企业的合作模式确未必行得通,嗅到商机的手工作坊、夫妻老婆店会不会卷土重来,不免有些担心,但愿这是杞人忧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