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内容由[中国幕墙网]编辑部整理发布:
2.2.3炉内元件变形对加热均匀性的影响
炉内元件主要指对加热有影响的一些主要部件,主要有炉丝套管(或铸钢)、辐射板(词条“辐射板”由行业大百科提供)、对流风嘴板、热平衡管等与辐射和对流加热有直接关系的部件,在高温下,这些部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肯定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形。如果这些部件变形较大,会造成各个部位到玻璃表面的距离发生较大变化,从而影响到辐射和对流加热的均匀性。
2.3冷却均匀性对钢化玻璃平整度的影响
玻璃加热到接近于软化点温度从炉内出来后被迅速冷却,如果玻璃上下表面冷却不均匀或局部冷却不均匀,会造成玻璃的整体或局部收缩不同,对钢化玻璃的平整度及应力会产生较大影响,因此钢化风栅段影响冷却均匀性的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风栅高度偏差和风嘴吹风均匀性。
2.3.1风栅高度偏差对冷却均匀性的影响
在钢化风栅前、中、后、内、外侧各个部位,如上风栅到玻璃上表面的距离不相等,或下风栅到玻璃下表面的距离不相等,都会造成玻璃冷却不均匀而影响平整度,因此风栅高度要定期进行校准,偏差控制在≤1MM。
2.3.2风嘴对冷却均匀性的影响
风嘴如果堵塞或开裂,也会造成玻璃冷却不均匀而影响平整度,由于风机房清洁不好或没有过滤棉等原因,经常会发生风嘴有堵塞现象,风栅外侧风嘴更容易堵塞。因此保证风机房空气的洁净度非常重要。
3 如何保持钢化玻璃质量的稳定性(词条“稳定性”由行业大百科提供)
我们经常会遇到以下三个问题:
(1)工艺参数没有改变,玻璃质量变差了?
(2)设备正常维护保养,状态会变嘛?
(3)如何确保设备的正常状态呢?
要确保玻璃质量的稳定性,要对以上三个问题进行认真分析,从设备及工艺上针对性地找出解决对策,经过大量的实践经验及严谨的技术分析论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对保持钢化玻璃质量的稳定性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3.1良好的设备状态
良好的设备状态对钢化玻璃质量的稳定性非常重要,热加工设备与冷加工设备不同,设备状态不稳定不仅会导致故障率高,影响生产效率,而且更重要的是会影响到产品质量。因此要确保设备状态的稳定性,要做好以下3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做好设备基础性的TPM工作和及时可靠的维修保养;
其次最核心的是要建立数据化的设备状态技术指标和档案,如下表1钢化炉状态主要数据记录表,对以上项目的状态数据要利用停机或洗炉期间定期检测及记录,从新设备开始就对设备的关键技术指标进行动态跟踪,发现异常,及时调整及修复,始终保持设备接近于新设备的状态;
最后对钢化炉设备及工艺使用状况及可能存在的问题,每个季度进行一次设备技术评审,对综合性的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及完成计划。
3.2精细化的工艺操作
对于以前老的工艺参数文件,如6MM透明玻璃,规定了加热时间、温度、风压、气平衡等主要工艺参数的基本范围,但由于操作者经验不同,对玻璃的不同摆放等情况,做出钢化玻璃的质量如平整度等,有时会相差较大。如制定精细化的工艺参数文件,如ABCD.pdf,其中A表示在传送方向上的玻璃排数;B表示在宽度方向上的玻璃排数;CD表示一炉玻璃的总长度。如2245.pdf,玻璃装载情况为竖放两片、横放两片、总长度约4.5米。对于不同的装载类型,可分别设置不同的工艺参数,因此仅仅对于6MM透明玻璃,对应主要的装载方式,因不同的炉型,可设定约20~30套工艺参数,这些参数存在操作电脑内。对与设备操作者,针对不同的装载类型,直接调用类似的工艺参数,对参数可稍微修改,不需做大的调整,如果设备状态稳定,不同的主操,生产出的钢化玻璃质量应该是一样的,对主操本身经验的要求不高。当然更细一点还可考虑到,环境温度、原片厂家、预处理情况等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
3.3严格的工艺执行纪律
首先对工艺操作人员进行工艺培训、考试,熟练掌握钢化炉的设备结构及工艺操作原理,强化质量意识,确保玻璃出炉温度及均匀性。其次为强调工艺纪律的执行力,对工艺操作人员进行考核,由工艺工程师每天负责检查、指导,每周进行工艺、操作及质量问题评审,每月考评时对执行好的操作人员进行奖励;对于执行不好的操作人员,可进行降级或调岗处理。
4结束语
通过以上对设备、工艺及操作上保证钢化玻璃质量的持续稳定性,能保持钢化炉所加工的钢化玻璃质量水平始终能接近于新炉子时的水平,对于先进的钢化炉,能加工出高质量的钢化玻璃;对于一般水平的钢化炉,也能发挥出这台炉子的最好加工水平。也许设备已用了三年、五年或更长时间,设备外观也可能很破,但加工质量并没有明显下降。但是对一台具体的钢化炉来说,钢化玻璃质量最高能达到什么水平,在确保以上三个因素的基础上,核心是取决于该设备的设计及制造水平,目前许多钢化炉制造厂家,都在技术创新方面做进一步的尝试。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钢化玻璃所能达到的最高质量水平是设计出来的,通过设备及工艺的完美结合,将这种高质量的水平展示出来。纯平无斑是物理钢化玻璃追求的一个永恒的目标,但目前离这一目标还有相当大的距离,要求对钢化炉的工艺研究、设计理念及制造能力方面进行更多的创新与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