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预测未来中国的设计单位将有两种主要的形式。第一种是超级综合型设计大院,可以完成几乎所有的设计相关业务,所谓的“设计总承包商”。另一种是小型的专业化设计事务所,如厨房设计事务所、卫生间设计事务所等,走上律师行业中个人律师事务所的相似道路。
越“下游”的行业,话语权越小。此处的“下游”,和河流的上下游关系,又并不相同。房地产和设计院,严格说来只属于上下级关系,而非上下游关系。房地产的产品,并不像流水线生产一样,会由房地产这一“上游”部门,转到“下游”部门设计院。而是两者处于一种类似于从属的关系。设计院类似于房地产的编外部队。也许虽然不直接隶属于房地产企业,但设计院所做之事,无外乎是把房地产的概念和策划进行完善、演绎,再将设计作品返还给房地产企业。因此它的利润空间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房地产,没有多少议价权。国内部分地产企业自己的设计院如绿城集团的绿城设计院和绿城东方设计院,万达的万达商业规划设计院,直属于集团,他们利润空间的天花板更无需赘述。
房地产是一个资源整合型的行业,而建筑设计则更多地是从事技术领域的工作。在房地产任职的人员能够更多的接触到各项资源,认识各类的人,和不同类型的人、事、物打交道,更容易成为一个“全才”、“通才”,他们提到的更多的一个词叫“眼界”。相比之下,设计院的设计人才,往往面对的是电脑,面对单调的软件界面,解决工程技术、设计的问题,更多的会成为“专才”。对于个人未来的发展而言,两者相较,房地产任职人员,有更大的转型空间;设计院人才,则有更稳定的职业技能提升作为保障(这也就是大家通常所说的,一入地产企业可能就没有了专业回头路)。
在不远的将来,比中国落后的印度、东南亚等地,也会成为建筑业的新兴市场。并且,在笔者有限的听闻中,已经有很多中国的工程公司、材料企业在金三角等地,从事地方性的相关项目工作。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农村市场,有部分人对农村市场保有很大的期望。规划领域中的城乡规划在近几年逐渐开始成为学术热点,建筑领域也有部分优秀的建筑公司和设计师,如台湾设计师谢英早几年更是在乡土建筑中如鱼得水。然而坏消息则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大量的年轻人开始迁居城市,实力稍弱的也逐渐迁往县城,而在农村留下来的,多半是留守老人。年轻的子女们,大多认为没有必要修缮老家的房子,因此,农村的建设需求,实际上已经变得非常小。城市的建造师,所幻想的农村建设处女地,其实已经不复存在。在那里要解决的不是增量,不是存量也不是效能等问题,而是“空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