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在经历寒冬后,2009年的5月,可以说是负载了开发商们的许多厚望的,一些应声而起的媒体、专家、学者也是喊破喉咙唱涨楼市,把五一假日楼市气氛渲染得浓烈万分,他们都期望这个五月能出现拐点,让楼市重新回到那梦幻般的时代,毕竟那曾经的过去的楼市的确带给他们了疯狂和暴利。 "五一"三天假期转眼就过了,结果是什么呢?一系列数据显示:"五一"假期各地楼市人气回升不假,但一些"风向标"城市的实际成交量没有明显回升甚至有所回落。搜房企业版、中国指数研究院数据信息中心联合发布4月27日至5月3日这一周,在全国重点监测的34个大中小城市中,楼市成交面积下跌的城市有25个,占总城市数量的3/4,并且在楼市成交面积环比下跌的城市中,有15个城市的环比跌幅都超过了10%. 看来,无论是救市也好,托市也罢,市场就是市场,它有自己铁一般的规律,人为的因素也许能一时打乱它,但价格过高超过价值的畸形市场始终不能长久。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是疯狂了一段时间,也的确忽悠了一些人进入房地产市场投机,(现在正被套在里面)也的确有一些人现在辛苦地做着房奴,但由此引发的实际矛盾,正在慢慢教育他们。投机炒房者炒来的房子,也是出卖、出租给国民,所以无论是投资也好、投机也好,房地产市场的产品最终是国民消费,而国民要消费房子,无论你媒体、专家、学者忽悠也好,政府出台政策刺激也好,最终得看国民兜兜里有多少钱;特别是要正视目前的房地产消费群体,在中国,有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这部分人说实在的除了贪官就是商人,他们还真不在乎你房价有多高,所以他们已经住上房子了,而且是好房子,极致豪华别墅,贪官们就更不用说了,房子几十、上百套一点不奇怪,他的七大姑八大姨叔婶子老舅等等都是广集房源,有魔力大点的有远见的贪官们除了国内的,在国外都置办好了别墅,开放商要想只为他们建房明显不明智不现实。中国房地产市场现在要面对的是大部分普通国民,中国还只是个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国民收入就不用细说了,可房地产开发商和政府被楼市一时繁荣蒙蔽了眼,以为中国国民个个都如商人和贪官们一样富有,都能住高价楼了,所以房价起来了,地价起来了,房价一路飙升。但这泡沫式的繁荣很快被中国国民实际收入击破,房价一度疯涨已经远远超过国民的购买力,除了一部分迫切需求的、一部分被忽悠做房奴的,大部分国民望而却步,楼市进入寒冬。这本是市场规律起了作用,但开放商不想放弃暴利时代,政府也不想地价降低影响财政收入,就出来了救市和托市,一些不良专家学者,包括一些媒体,在利益驱使下,也出来一起唱涨楼市,忽悠国民,其实忽悠来忽悠去,国民兜兜就那点钱,不外乎是想让他们做房奴而已,从国家经济、房地产市场长远发展来看,都是杀鸡取卵;而且房价和国民收入反差实在太大,国民想被忽悠都不行。这才是楼市低迷成交量上不去的真正缘由。 国民是想住房的,中国人又多,所以中国房地产市场是不缺乏刚性需求的,但这种刚性需求是受收入控制的,要么是房价跌下来,要么是国民收入提上去,政府和开发商如果不面对这个事实,怎么做都是白费心机,"猪坚强"总有到尽头的时候。还有那些跟着忽悠国民的媒体、学者们,如果觉得房地产市场是几个所谓专业的术语,和貌似权威的数据就把房地产市场弄得欣欣向荣的话,那市场就不是市场了。 这个被寄予厚望的五一,没能如开发商所想拐点,是因为市场最终得由市场说了算,由消费能力说了算。虽然任志强说房价不如白菜价,但毕竟房子不如白菜便宜,买白菜要是被人忽悠可能买上十颗八颗甚至一推车,而房子不是说被忽悠一下就能买十套八套了,楼市寒冬这么久了,国民也被忽悠这么久了,楼市成交量依然低迷已经证明了这个事实,一些英明的开发商也不再顽固,开始面对这个现实。房地产业大亨、业界领袖王石说,经历了疯狂的2007年后,2008年房地产市场疯狂的故事开始谢幕了,房地产销售迅速下滑。随着西方国家次贷危机的蔓延,追捧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国际资本也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对于中国的房地产行业来说,市场的销售才是唯一出路。房地产业的怪圈,应该终结了。王石这番言语,是想提醒业界不能死在过去暴利的梦里,要面对现实,他能认识到这个问题,也许是房地产业之幸。 对于五一已经成交的价格来看,房价略有下跌,但成交量还是没上来,说明低幅度的降价还不能激发消费能力,楼市的寒冬已经够漫长了,那些已开发的楼盘不可能坚持到70年后拆迁吧,那些待开发的地盘不可能长期放置吧,政府不可能死扛地价扛死这行业吧,2009年拍卖的土地价格与最高峰相比下几乎缩水一半,这一切都说明,5月开始,房价要持续走低。当然这个走低是循序渐进的,不是暴跌---。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
门窗幕墙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
门窗幕墙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
门窗幕墙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