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工业经济由高速增长到中高速增长的转折点已经到来。在这一时期,应驾驭新常态,以更大的勇气和精力推进制造业提质增效升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2010年以来,我国制造业占全球比重跃居世界第一,进入世界制造大国行列。为进一步推进我国制造强国建设进程,2015年5月国务院推出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
一年多以来,各地区、各部门积极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在推进我国制造业发展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国际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制造业发展进入了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并呈现出影响深远的五大变革趋势。
趋势一:制造业比重进一步下降
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实践表明,工业占GDP比重变动情况是反映工业化进程的一项重要指标。在工业化初期,工业占GDP比重缓慢上升;进入中期以后,工业占比将快速提升,工业化后期工业占比出现峰值并呈缓慢下降的趋势。我国的工业化历史实践也符合这一规律性变化趋势。
1949年以来,我国工业占GDP比重呈现出明显的波动,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先后出现过两次短期峰值。其中,1980年,工业占GDP比重一度达到48.2%,经过一个时期的波动变化后,到2006年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点47.9%。
近些年来,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工业占国民经济比重呈现出波动下降态势。预计“十三五”期间工业占GDP的比重将进一步下降。需要指出的是,在未来相当长时期,经济增长主要还是依靠实体经济、依靠制造业的发展。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和支柱地位在较长时期内不会改变,发展制造业的决心绝不能有丝毫动摇。
趋势二:智能化、绿色化和服务化进一步加快
智能化是全球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促进我国制造业提质增效升级的必然选择。
《中国制造2025》将智能化作为我国制造业未来发展的主题和主线,浙江省等很多地区也明确提出机器换人的发展方向,希望通过智能化改造,减少人参与简单加工制造过程的环节,提高产品品质,降低生产成本。企业也逐步将加大智能化改造力度,探索与智能化改造相匹配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绿色化是当今全球制造业发展的重要主题,既是我国产业升级的内在需求,也是企业增强产品竞争力的客观要求。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压力日益加大,这既对我国经济持续发展产生重要制约,也成为我国产品进入国际高端市场的重要壁垒。为适应这一趋势,可以预见,未来环境保护相关政策法规的执行力度将进一步强化,节能减排指标硬约束也将更为紧迫,企业也将加大对节能环保的技术改造投入力度,在产品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中,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率,最大程度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发展服务型制造,是推进制造业迈向价值链高端的重要途径,也是改善供给体系、适应消费需求升级的重要方向。
国内很多企业都已开始从单纯的产品销售,逐步转为提供产品+服务,延长了价值链条,实现了企业的增长增效。这是适应当前市场竞争需要的,也是符合我国发展阶段的。未来,这一趋势将进一步强化,将有更多的企业由传统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以发掘产业价值潜力。企业也将进一步探索如何把网络、信息技术与传统工业嫁接,有针对性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逐步从单一产品供应商向系统服务提供商转变。
趋势三: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大量催生
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深入融合,推动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加速涌现,正引领全球经济增长方式转型。
一是新业态加速形成。随着互联网在各行各业应用的不断深化,各种新业态层出不穷,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越来越大。例如,彩色电视正在向拥有独立操作系统和应用商店的智能电视演进,基础网络融合正在催生OTT(OvertheTop,直译为过顶传球等新业态。再如分享经济,就是通过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信息技术,重新组合原有的各种基础设施和生产要素,在不增加或少增加投入的同时,挖掘、创造出新的价值空间,推动经济增长。
二是新模式不断迸发。互联网+的快速推进,极大地优化了劳动、信息、知识、资本等资源配置方式,催生了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全社会创业创新的热情。例如,腾讯的开放网络孵化平台,目前集聚了大约500万的开发者创业,为第三方开发者创造了巨额收益;海尔集团的海创汇创业平台汇聚了1328家风险投资机构、98家孵化器资源及4000多家生态资源,已成功推出雷神笔记本、水盒子等1000多个创新产品及创业项目。
三是新产业加速发展。当前新型电商正在重塑商品物流渠道和模式,电子银行交易额呈几何级数增长,智能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迎来了跨越式发展的新时期。2016年,我国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51.7万辆,同比增长51.7%。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但增强了产业发展新动能,也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
趋势四:产业组织形态网络化、小型化、专业化
一是生产组织的网络化。例如,ARJ21支线飞机全机结构零部件31000多个,中国商用飞机制造公司组建了项目广域协同平台,实现了全球10多个国家、104家供应商之间的协同研发和制造,不同企业形成了相互协作、相互依存的利益共同体。未来,这种利用网络完成生产和研发的协作将是企业一种常态化行为。
二是生产组织的小型化。组织的小型化并不是产值或市场的缩小,而是人员和组织机构的缩小。小型化公司的灵活性和创新较高,其利用网络实现技术升级与市场扩展的能力更强,可以通过使用较少的成本来建立全球的销售系统,在开放的市场中平等与其他的企业进行竞争。例如,海尔集团借助互联网加快组织结构调整,将7万多名员工重新组织为2000多个自主经营体,形成了基于互联网的小团队+大平台企业组织架构,让大量的小团队直接面对市场、面对用户,快速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三是生产组织的专业化。互联网技术推动下,企业的生产组织将进一步向专业化演进。不同于传统大规模生产分工模式下,企业围绕某一产品或领域专门的专业化,在互联网的帮助下,企业柔性生产、定制化制造能力大幅增强,是一种升级版的生产专业化。同时,除了生产环节的专业化,未来生产组织的专业化还包括专业化的管理和专业化经营。未来产业发展格局日新月异,企业将进一步加大在专业化的管理和经营方面的投入,以适应变化加速的市场与分工环境。
趋势五:产业分化和空间分异日趋明显
其一,原材料行业增长将进入平台期。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对原材料的需求将进入平台期。这也就意味着,钢铁、水泥等原材料工业增速持续放缓,标志着以往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和规模扩张的发展模式已基本走到尽头。
以水泥为例,十二五期间,我国单位GDP的水泥消费量(消费系数)已经降低了一半以上,水泥需求不断萎缩,产量增速不断下降。水泥需求在2015年呈现24年来首次大幅负增长后保持低位徘徊,2016年水泥产量为24.03亿吨,同比增长仅2.5%。
钢铁行业也存在类似情况,2014年我国粗钢表观消费量在经历了多年上升之后,出现了30年来的首次下跌。粗钢产量也在同年达到8.2亿吨的顶峰后,在2016年下降到8.08亿吨,且随着去产能任务的深入推进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
其二,装备制造业将迎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着相关产业部门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水平。近几年来,尽管工业经济整体下行压力加大,但装备制造业却保持了不错的发展势头。自2015年8月份开始,我国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由3.7%逐步攀升到2016年6月份的8.6%,成为工业经济运行中的最大亮点。预计,随着《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未来一个时期装备制造业仍将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其三,空间分异趋势将更加明显。目前,我国正处于十三五谋篇布局的关键时期。从各地出台的战略规划看,一些先发地区为突破传统路径依赖,塑造增长新动力,纷纷做出前瞻部署,提出了一些新理念、新思路。
例如,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纷纷提出打造四新经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未来产业和高精尖产业,安徽、四川、陕西、贵州等也在加紧培育发展平板显示、智能终端、集成电路、大数据等高成长性产业。
从各地的实际行动看,沿海发达地区深刻感受到了要素成本和资源环境条件的深刻变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增强。例如,东莞市推行机器换人计划,以自动化和智能化装备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生产水平,推动技术红利替代人口红利;杭州市提出亩产倍增计划,倒逼企业和园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