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危机"引发连锁效应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有关"温州中小企业债务危机",成为媒体和网络的热门话题,引起了各级政府和经济界人士的高度重视。据悉,今年以来,温州眼镜、打火机、锁具等企业利润同比下降约30%,亏损面超过1/4。大批中小型企业倒闭,许多企业老板"跑路",甚至跳楼自杀。这个中国民间金融最为活跃的城市陷入焦虑,疯狂的民间借贷带来的恶果逐渐浮出水面。
10月10日,出走美国20多天的温州最大的眼镜生产企业浙江信泰集团董事长胡福林在多方努力下回国,此前被外界定性为"逃跑"躲债。有消息称,胡福林欠款高达20多亿元,其中民间高利贷12亿元,月息高达2000多万元。
9月27日,温州正得利鞋业公司老板沈奎安跳楼身亡,坊间传闻与高利贷有关。据温州当地政府有关负责人透露,仅9月22日当天,温州就有9个老板"跑路"。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说,今年以来温州"跑路"企业老板超过90名。"都是有名有姓的规模企业,小微企业还根本不在统计范围内。"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温州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老板纷纷"跑路",对我们、进户门企业来说具有很大警示意义。
警示一:实业为主,投机慎行
在投机心理驱使下,一边是疯狂的"快钱游戏",一边是不断加剧的"产业空心化","炒棉花""炒大蒜""炒煤""炒房"--直至"炒钱",以实业起家的温州人迷失在各种急功近利的"炒团"之中。迷恋虚拟资本游戏,倚重高息的民间借贷,押宝房地产,最终只能饮鸩止渴,埋下债务危机的伏笔。
"办厂的老板被炒房的老婆瞧不起",在温州商界流传这样一个源于真人真事的说法。当地一位有一家1000多名员工的工厂企业主,一年辛苦下来利润不足百万元,而他的老婆在上海投资了10套房产,8年间获利超过3000万元。
据不完全统计,"跑路"的温州企业老板多数押宝房地产或企业经营战线拉得太长,导致资金链断裂。以2010年温州市百强企业为例,除2家房地产公司和6家建筑公司外,有40多家制造业企业涉足房地产开发。
这几年温州老板虽然一直在搞投资,但基本上是找能给他们带来比较快收益、短期回报高的项目、产业,包括投资房地产、高利贷等暴利行业,而且相互"跟风",这种投资的方式,外部环境一变化,就可能造成灭顶之灾。对于房地产投资,防盗门、进户门企业参与的也不少,永康作为中国最大的防盗门生产基地,成就了多家知名品牌,据笔者了解,如今排名靠前的防盗门企业,都把房地产作为重要一项,有的甚至把房地产作为主业,门放到次要的地位。就在永康最大的门业市场大花园门业市场附近,一家知名门企开发的楼盘就在旁边。
警示二:现金为王,做好储备
在经济形势不明朗的今天,企业的现金流显得非常重要。在刚结束不久的"第二届亚太经济论坛"上,国家发改委特邀研究员、深圳大学教授国世平认为,当前对于企业来说,现金为王,能投资或不投资的就不投,可花可不花的钱,尽量不花。每一次经济危机倒下的就是那些资金链断裂的企业,不管他看起来多么强大。
松下幸之助曾预见性地提出了堤坝经营理念。这个道理就和根据需要来调整堤坝里的蓄水量一样。资金、库存和人才也同样需要"堤坝"。 正确认识堤坝经营的意义,就能使经营变得更加稳健,避免经营过程中的周期性震荡,减少不确定性对企业的冲击。有人做了这样一个比较,外地人如果赚了两元钱,会把其中一元存起来,另一元用于投资;温州人赚了两元钱,会再去银行借两元,用4元钱搞投资。温州人更有冒险意识,胆子大,能力撑得比较足,但资金链条也比较容易断。
警示三:产业升级,抵御寒流
中小企业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加快转型升级。温州中小企业,大多数还是"小舢板",而且还是资源型、粗放型、家族型为主的多,产品单一、技术含量低、流动资金短缺、抗击市场风险能力不强。中小企业需要顺利进行转型升级,实现从制造到创造 让中小企业回归到投资实体经济领域,生产出市场需要,附加值高的产品。这种转型升级应是全方位的转型,生产低端产品的企业需要升级,更重要的是从产品的品质上进行提升;在目前出口产品上,要在原有OEM的基础上鼓励更多企业在产品研发、自主知识产权、自主研发的品牌在国际市场行销,让我们的产品能够在国际市场真正占有一席之地。
笔者认为,防盗门企业要把目光放长远一些,特别是那些知名的企业,要有大哥的风范,带头开发有科技含量的新产品,走中高端路线是必由之路。但实际上,一些知名企业,还沉浸在过去的成功中,没有看到自己和整个行业的未来,在研发上不舍得花钱,一味地相互模仿。有人说,危机对有准备的企业来说是机会,相信这次的市场洗礼也会成就一些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