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窗幕墙网】光伏组件生产“受制于玻璃”业界抱怨“产能置换”导致供需失衡
光伏业界承受光伏玻璃价格陡增而积攒的“满腹牢骚”,正因一纸有关“产能置换方可新建光伏玻璃项目”的说明性文件,而得到集中宣泄。根据工信部10月26日发布的《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6572号建议的答复》,光伏玻璃仍被认定为产能过剩的重点行业,严禁新上扩大产能项目。必须实施产能置换,根据不同项目情况开展减量或等量置换。即只有在淘汰旧玻璃产能的情况下,才能上马新产能。而对此,光伏业界则认为,产能不足导致的“光伏玻璃供需失衡”,正是光伏玻璃价格陡增的核心原因。还不只是价格陡增,日前,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常务副秘书长史利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甚至直言:“近期已有部分光伏组件厂商因买不到光伏玻璃停产”。
相对于光伏产业链多环节,尤其是组件“受制于玻璃”的窘境,PVinfolink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3.2mm镀膜玻璃从年初的23元已上涨至目前的35元~40元,累计价格涨幅已达到了52%~74%。与此同时,被业界誉为光伏玻璃行业“双寡头”的福莱特和信义光能也迎来股价暴涨。以福莱特为例,公司股价从9月上旬的20元/股左右,一路攀升至近期高点(10月14日)的41.8元/每股,实现逾100%的增长,仅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
光伏发展被寄予厚望
不只是光伏玻璃,一段时间以来,A股光伏板块都一直处在上升通道。《证券日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主要取决于两个原因。首先,多年来光伏发电成本的快速下降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各界普遍认为,在部分地区实现低价(发电成本低于火电)未来可期。
在此基础上,我国提出了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通过节能减排等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在这一目标驱使下,作为发展势头最好的可再生能源形式之一,以及我国最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之一,中国光伏大概率将被委以重任,具体体现在有关光伏的“十四五”规划可能超出预期,以致于有专家预测,“十四五”期间国内光伏平均年新增装机约为60GW-70GW。而这一数字显著高于我国2017年创出的历史最大新增光伏装机——53.06GW。
但也正因光伏发电处在成本快速下降的平价进程中,光伏发电需求端对产业链各环节价格的波动格外敏感。此番“光伏玻璃价格陡增,引发的各方激烈反应”,就是光伏发电“价格敏感性”的表征之一。
“受制于玻璃”被归咎于供需失衡
《证券日报》记者整理多方采访获取的数据显示,光伏组件价格从2008年的27元/瓦水平,一路下滑至目前的约1.7元/瓦-1.8元/瓦。而相较光伏组件价格高达94%的巨量降幅,光伏玻璃占组件成本却由最低时的1%,提升到了当下的18%(双玻组件)。
某券商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首席分析师向《证券日报》记者确认,“一方面,光伏玻璃这轮涨价,从此前(7月份)约占组件成本12%左右,快速上涨到了现在18%的水平,幅度很大;另一方面,光伏玻璃短缺的局面短期内难以化解。”
“这确实给整个行业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上述分析师认为,“国内2020年纳入补贴的25.96GW竞价项目有望于四季度加速开启项目建设,这导致下游装机需求正旺,带动组件等需求激增。但现在,面对已经锁定价格的订单,组件厂商就算甘愿‘亏本’,光伏玻璃还是‘一片难求’。而组件厂商的窘境,还会殃及下游电站投资等环节。”
当然,“光伏玻璃成本占比高企”并不能完全归咎于光伏玻璃价格上涨。近年来,一种双面组件主要凭借着发电量增益(降低度电成本、提升电站投资回报率),迅速蹿红业界。而伴随着双面组件(主要因其中部分双面双玻组件对玻璃需求翻倍)行业渗透率的不断提升,光伏组件对光伏玻璃的需求亦日渐增大。智汇光伏创始人王淑娟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今年以来,双面双玻组件应用比例提高,已接近40%。但双面双玻组件的畅销并不是光伏玻璃价格陡增的直接推动力,业界仍普遍认为,“光伏玻璃供需失衡”才是光伏玻璃价格陡增的核心原因。
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光伏产能结构问题”
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光伏玻璃因主要采用超白压花工艺,故被称为超白玻璃。由于超白玻璃要满足光伏组件的特殊应用要求(透光、耐候等),所以在可见光透射比、耐高温性、耐腐蚀性、抗冲击性等方面,其都要显著优于普通平板玻璃。
一位不愿具名的光伏行业人士向《证券日报》表示,“光伏玻璃的生产工艺难点主要体现在窑炉、压延机、退火炉等设备的性能与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把控,这是造成行业‘良品率’差异的最主要原因。”
“光伏玻璃2013年才开始逐渐实现国产替代。”该人士介绍,“良品率就是目前主要厂商们通过工艺积累形成的核心壁垒之一。而良品率直接影响毛利率。比如,主要厂商的生产成本比二三线企业低约20%到30%,毛利率相较其他竞争对手高出15%-20%,而当龙头毛利率降至30%以下时,行业内众多小厂商便无法实现盈利。”除了“良品率”外,玻璃产能新建、扩张也是一项天然的壁垒。上述不能具名的某券商首席分析师向记者表示,“从规划产线建设到窑炉点火后稳定生产一般需要两年到两年半时间,且点火后即需进行连续生产,停复产周期长。可以说,玻璃供给呈现刚性。”
“因为良品率,本来就很少有玻璃厂商具备实力转型生产光伏玻璃。”在上述光伏行业人士看来,“加之玻璃行业扩产周期长、停产成本高,特别是光伏玻璃被严禁新上扩大产能项目(必须实施产能置换),抑制了其他资本涉足光伏玻璃生产的热情,也就打破了供需平衡,催生了‘寡头’。”
事实上,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包括福莱特、信义光能,以及亚玛顿、南玻A等目前都已跻身光伏玻璃赛道,并且相继宣布了扩产规划。但即便如此,业界普遍认为,“超白玻璃产能无法满足需求,制约光伏组件产量”的局面仍很难短期扭转。一方面,今年1月份工信部发布《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操作回答》,将平板玻璃(含光伏玻璃、汽车玻璃等工业玻璃原片)项目均列入需要进行产能置换的类别。
另一方面,根据国盛证券研究所发布的研究报告,2020年至2021年,光伏玻璃将保持供需紧张的格局。2022开始,随着信义光能、福莱特产能陆续投放,供给紧张格局才有望缓解。中国绿色供应链联盟光伏专委会秘书长吕芳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光伏产能结构问题,2025年全年新增装机有可能突破300GW,2025年底全球组件产能有可能超过400GW,供应链安全尤其重要,原辅材料和设备供应链均要协同起来,不能有短板。光伏用的超白玻璃应该与普通建材玻璃区分出来,作为光伏产业的辅材鼓励发展。”
产能置换政策掣肘下,多家光伏企业因玻璃短缺停产
古希腊神话中,阿喀琉斯是希腊联军中最强大的英雄,冲锋陷阵、所向披靡。但阿波罗射向阿喀琉斯脚裸的一只箭,却使这位希腊勇士顷刻倒下。原来,强大的英雄,最薄弱的命门是脚踝!在当下的能源转型大势中,光伏行业成为了蓬勃向前的开路先锋,正将一步步担负起主力能源的重任,成为我国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生力军!但谁都没想到的是,光伏玻璃,却意外成为了我国光伏行业奔向前方的“阿格硫斯之踵”。
从今年七月份开始,光伏玻璃开始大幅度涨价,截至目前涨幅已超过50%。现如今,玻璃供应量缺口还在不断扩大,由此开始出现二三线光伏组件企业停产、一线组件企业减产现象。有预测显示,今年因玻璃供应不足导致的组件生产缺口或将高达10GW。但是,在另一边,相关部门对玻璃产业政策的“一刀切”还在继续,短时间看不到立刻解决的希望,光伏玻璃产能提速被迫刹车。光伏大踏步走向平价时代,意外遭遇的难言的“玻璃劫”,值得行业上下警醒。
玻璃之殇:涨价、失速、停产
光伏行业在2020年逆市火热,下半年抢装潮建设如火如荼。而此时,光伏行业必须要面对一个事实:光伏玻璃开始悄然涨价,并不断走高。记者了解到,今年7月份,3.2mm光伏玻璃的均价为24元/平米左右;到了双节前后,价格上涨到37元/平米。根据PVInfolink发布的最新光伏供应链价格统计,目前,3.2mm玻璃价格最高价格逼近50元/平米,价格翻番。更有内部消息,近期玻璃价格将再度上调30%。光伏玻璃在价格跳涨之外,产能缺口更是不断扩大。根据专业机构的测算,2020年下半年,光伏玻璃需求超过440万吨,而目前国内的有效产能并不能满足这一需求。并且,随着光伏抢装潮的持续,光伏玻璃的缺口将在未来的11月、12月越来越大。
数据显示,2020-2022年全球光伏玻璃需求分别约658、870、1016万吨,每年有着近200万吨的增量空间。而2020年光伏玻璃产能的年实际增长量,仅为73万吨左右,缺口显而易见。对于产业联动紧密的光伏产业而言,光伏玻璃价格大涨,使得光伏组件企业不得不付出更多的生产成本,且出货周期被拉长;光伏玻璃缺口的不断扩大,更是直打乱了组件企业的生产节奏,甚至逼停产线。这一切,严重波及到组件订单的准时交付。“现在不仅是涨价问题,而是买到买不到的问题。没有光伏玻璃的有效供应,企业已经部分停产,订单也难以交付到客户手中!”一家光伏组件企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忧心忡忡地表示。
光伏玻璃涨价和供应缺口,造成了整个光伏行业的上下游失衡。以主要的玻璃生产企业福莱特为例,三季度公司光伏玻璃毛利率超预期提升至45%以上。而主要的光伏组件企业毛利率则不甚理想,多家光伏企业三季度毛利率出现下降。按照这个势头下去,光伏玻璃企业四季度会进一步暴利化,上游组件企业的利润空间则会被继续压缩。
政策制定:需调研、需思量
光伏玻璃的工艺技术和门槛高,新上产能的周期也比组件等环节更长。这样的时间差,让光伏玻璃产品供应问题在今年的光伏爆发年凸显。而光伏玻璃行业在扩产政策上遭遇的“紧箍咒”,使得提速增产异常艰难,这成为了难以迈过去的一道坎。目前,我国玻璃产业整体处于产能过剩状态,尤其是普通建筑玻璃,产能过剩已久。因此,工信部在今年年初便发出了《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修订稿)》的征求意见函,旨在用产能置换来合理控制玻璃产能。
根据工信部的意见函,严禁备案和新建扩大产能的平板玻璃(含光伏玻璃、汽车玻璃等工业玻璃原片)项目。确有必要新建的,必须实施减量或等量置换,制定产能置换方案。然而,光伏玻璃并不是产能过剩的普通玻璃,而是具有高科技、高附加值属性的新型玻璃产业。作为光伏组件重要的配套产业,光伏玻璃一直以来也为我国新能源的发展起到支撑作用。
中国光伏产业领导着全球市场,在硅料、硅片、组件等环节均拥有绝对的实力与市场占有率;我国的光伏玻璃也占据着全球90%的产能,成为我国光伏产业超强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内光伏装机和光伏产品出口屡创新高的需求下,我国目前的光伏玻璃产能不但没有过剩,还需加速补缺口。
因此,将光伏玻璃简单的归类到普通玻璃范围,并不科学。在产能置换政策下,光伏玻璃产能的提速将备受掣肘。面对市场需求与政策的双重压力,光伏企业与行业代表纷纷建言有关部门,建议将光伏玻璃进行单独管理,以确保光伏产业的整体有序、健康发展。工信部做出回应,认为现有光伏玻璃产能可以满足全球光伏产业市场需求,行业运行整体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