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窗幕墙网】经济总体处于恢复进程中。
3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1-2月份国民经济运行的主要指标数据。数据显示,主要指标同比呈现大幅增长。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刘爱华表示,扣除基数影响,主要指标增势平稳,宏观指标处于合理区间。
为此,国家统计局发布了多数主要经济指标的两年平均增长情况。刘爱华表示,从服务业生产指数、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的两年平均增长数据综合来判断,经济总体上处于恢复进程中。她还指出,国内恢复进程不平衡问题仍较突出,如消费潜力尚未完全释放,制造业投资恢复较慢。
不过市场对于消费和制造业投资的后期表现较乐观。多位市场分析师认为,在需求向好,企业预期乐观,政策支持的情况下,制造业投资好转很确定。
看点一:前两月经济保持恢复性增长
1-2月份主要经济指标均出现大幅回升。如: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1%、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3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3.8%、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35.0%、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2.2%。
对此,刘爱华表示,同比的大幅增长是经济因素、政策因素和基数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就地过年对工业生产起到提振作用。国家统计局对近5000家工业企业开展了快速调查,结果显示春节期间工业企业平均放假天数7.5天,明显少于正常年份。调查结果还显示,大概接近一半被调查企业表示超过九成员工选择就地过年。
“从统计上看,上年同期基数跌落的影响比较大。”刘爱华说,我们通过计算两年平均增速试图剔除低基数的影响。综合来判断,经济总体上处于恢复进程中。
刘爱华表示,今年1-2月份经济运行的总体特点表现在四个方面:生产需求持续恢复,就业物价总体稳定,创新动能稳步增强,市场活力继续提升。今年1-2月份经济运行延续了去年以来的稳定恢复的态势,但同时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国际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国内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要进一步巩固经济基本盘,推动经济持续稳定恢复。
国家统计局发布了多数主要经济指标的两年平均增长情况。对此,财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将疫情发生期间的2020年和2021年作为一个整体,可以与非疫情期间的2019年进行比较,便于判断经济指标是否恢复到疫情前水平。不过他也提醒,2020年和2021年指标波动幅度太大,即使剔除掉基数效应,得到经济指标的信号意义也还需要综合更多参照因素。
看点二:工业增加值超预期
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1%。据Wind统计,市场预期值为32.2%。红塔证券研究所所长、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认为,这次工业增加值之所以能超预期,主要是制造业给力。
1-2月份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5%,远高于其他两大门类。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62.4%,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59.2%,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69.4%。
“这些指标表现得极其亮眼,而这几项一般是我们去观察企业固定设备更新情况的主要指标。”李奇霖说,制造业增加值的快速修复和全球进入主动补库存周期是一致的。随着全球疫情得到控制,加上财政刺激政策,美国等国家的生产端在快速修复。在需求旺盛,生产修复的时候,企业会增加设备投资,所以这些企业就会从中国购买通用设备、专用设备等商品来扩大生产,这和1-2月份出口高增是对应的。另外,国内消费也在快速修复,加上外需旺盛,国内企业也有扩大生产的需求。
在伍超明看来,工业生产好,与就地过年、出口好和上游企业利润改善有关。
看点三:高技术产业、社会领域投资普遍加快
今年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两年平均同比增长1.7%,增长比较快的是高技术产业投资、社会领域投资。具体来看,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1%,社会领域投资增长8.8%,其中卫生领域投资增长20.3%。
刘爱华表示,高技术产业投资、社会领域投资增长较快体现补短板、强弱项、增后劲的投资是在普遍加快。从这些数据来看,投资也表现出恢复性增长,尤其是更好地发挥了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
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两年平均下降1.6%,制造业投资两年平均下降3.4%,房地产开发投资两年平均增长7.6%。
刘爱华指出,制造业投资恢复势头比较缓慢是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企业投资能力的恢复、投资信心的恢复,尽管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毕竟疫情防控的压力还是存在的,外部的环境还比较复杂严峻,所以制造业投资恢复可能还需要一些时间。
李奇霖对制造业投资好转持较乐观态度。他表示,现在来看,目前国内需求和国外需求表现的都不差,其中国外需求表现的尤其好。1-2月份出口按人民币计算出口同比增长了50.1%,出口的持续好转为国内企业带来了大量的订单。而今年海外需求的好转会明显好于供给份额的回落,受益于全球补库存,中国出口有望维持高景气度。同时,企业的预期也比较乐观,2021年2月制造业PMI生产经营活动预期59.2,环比向好。在需求向好,企业预期乐观的情况下,制造业投资好转很确定。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王静文也表示,考虑到去年四季度以来制造业产能利用率已经攀升至78%的历史高点,企业有扩大资本开支尤其是设备更新和技改投资的需求。再加上工业企业利润稳步回升,央行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预计后续制造业投资增速将会保持回升势头。
看点四:房地产投资在加速
1-2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两年平均增长7.6%,在三大领域中增速领先。同期,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两年平均增长11.0%,商品房销售额,两年平均增长22.3%。
李奇霖表示,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政策一直在加大对房地产市场的治理力度,出台了“三条红线”、“贷款集中度”等要求,收紧了房企的融资端。同时,上海、深圳等地又纷纷出台新的楼市政策,来调控楼市。但是目前来看,房企主要是减少拿地,但投资上在加速。
“在融资端收紧的情况下,房企会加大施工力度,加快资金回笼,加上在就地过年的情况下,很多工人没有回去,春节的复工速度也会快一些,所以1-2月的房企开发投资表现的不差。往后来看,今年还是竣工周期,房企也会加快推盘,所以至少今年上半年,房地产投资不会明显走弱。”李奇霖预计。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则认为,自从“三道红线”“五档房贷”以及近期严查经营贷进入楼市后,房地产投资增速已呈现放缓趋势,随着调控政策逐渐发挥效果,预计未来房地产投资增速将有所回落。
环比看,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比上月增长2.43%。伍超明表示,与去年四季度相比,环比增速为正,且增速水平在不断提高,也高于2019年水平,表明投资在边际好转。
看点五:线下消费加速回暖
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737亿元,同比增长33.8%,比2019年1-2月份增长6.4%,两年平均增长3.2%。环比看,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月增长0.56%。
按消费类型看,1-2月份,商品零售两年平均增长3.8%,餐饮收入下降2%。虽然从两年平均来看,餐饮收入增速仍处于负值,但李奇霖认为,线下消费恢复得不错。一方面,春节向来是餐饮消费的旺季,今年在疫情得到控制的情况下,过年期间,居民还是愿意外出就餐的。同时,春节外卖正常营业也推动了餐饮行业的好转。1-2月份餐饮收入同比增长了68.0%。另一方面,1-2月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总额的比重为20.7%,该指标在2020年12月为24.2%,这表明随着线下消费场景的修复,一些消费正从线上回到线下。
同时,1-2月份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占比下滑,显示出限额以下企业的零售在加快恢复。“预计此后,服务消费、线下消费会加速回暖。”李奇霖说。
网上零售额也保持稳步增加。1-2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17587亿元,同比增长32.5%。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4412亿元,增长30.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0.7%。今年1-2月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两年平均增长16%。
消费升级方面,体育娱乐用品类、通讯器材类两年平均的增速都达到了18%以上。刘爱华表示,这是一个比较高的增速。
不过,刘爱华也指出,消费潜力尚未完全释放,接触性消费潜力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比如餐饮消费还是受到一定影响。针对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需要,刘爱华认为,在消费上需要继续加力,提高消费能力,改善消费环境,提振居民消费信心,全面促进消费。
看点六:猪肉价格有望继续回落
数据显示,1-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3%。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猪肉下降9.6%,粮食上涨1.5%,鲜果上涨2.2%,鲜菜上涨6.9%。
据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系统”监测,2021年第10周,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价格同比下降21.4%,环比下降1.5%。
刘爱华表示,这个月的猪肉价格同比、环比都出现了下降。从数据可以看到,去年以来各地出台的支持生猪生产的一系列措施正在逐渐见到成效。据国家统计局监测的生猪生产大县的数据显示,生猪出栏和存栏都处于持续恢复的过程中。未来预期来看,随着生猪生产的逐步恢复,猪肉价格有望继续回落。
看点七:工业消费品不具备大幅上涨基础
最近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引起了市场普遍关注。2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1.7%,涨幅比上个月的0.3%有所扩大。市场也非常关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下一步对居民消费价格的影响。
对此,刘爱华分析,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主要还是受到全球制造业景气度回升带动。未来一段时期,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主要受到几个方面的影响。
从食品价格来看,目前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供应充足,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价格有望保持比较稳定的态势。
从工业消费品和服务的价格来看,我国工业体系比较完整,工业的供给能力比较强,所以工业消费品不具备大幅上涨的基础。
从服务价格来看,近年来,尤其是去年疫情发生后,服务业处于恢复增长的态势中。随着疫情防控成效的逐步显现,服务业供给会逐步增加,服务业价格有望保持稳定。
从翘尾因素和新涨价因素来看,今年的翘尾因素是比较弱的,全年翘尾因素只有-0.1%,和往年比是比较弱的。
“所以,从食品价格来看、工业消费品价格、服务价格、翘尾因素来看,全年价格有望保持在合理适度的区间。”刘爱华表示。
看点八: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显现
1-2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48万人。1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4%。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5%,比上年同期回落0.7个百分点。
刘爱华表示,2月份的城镇调查失业率5.5%,这个数据受春节因素影响和局部地区疫情的影响,比1月份略微上升0.1个百分点,但是比去年2月份是下降了0.7个百分点。所以,尽管有一些因素对这个数据造成了干扰,但总体上看没有改变从去年年初以来就业形势总体稳定的大趋势。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后成也表示,2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上行符合季节性。随着3月进入开工季,叠加出口增速维持在高位,预计在2季度城镇调查失业率中枢大概率较1季度下移。
2021年,重点群体的就业压力仍然比较大。刘爱华强调,虽然就业方面仍然存在一定压力,但还是有很多有利条件实现就业总体稳定。同时,最近就业市场的一些结构性矛盾也有所显现,主要表现在劳动力市场的错配。
“在我们的调查中有一些企业反映招工难问题,一些有技能的人才、熟练工的招工难也是客观存在的。”刘爱华说,这也表明了经济恢复进程中的不平衡。
看点九:政策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有预见有准备
在谈及全年经济发展走势时,刘爱华表示,从1-2月份经济运行的主要数据情况来看,2021年中国经济继续保持稳定恢复的态势是有基础、有条件的。
从趋势上看,今年1-2月份主要指标不管从同比增速来看,还是两年平均增速来看,都延续了2020年二季度以来的稳定恢复态势。从要素支撑看,中国经济的物质基础比较雄厚、产业体系完整、市场空间广阔、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日益彰显。
从政策支撑看,“两会”指出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要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要继续为企业纾困,政策保持延续性,不急转弯,根据具体的形势变化进行调整完善,促进经济基本盘的稳定。
刘爱华表示,这些政策对经济形势的复杂严峻是有预见性的,也是有准备的。
温彬建议,宏观政策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要用好减税降费、直达政策、结构性政策等继续为市场主体纾困,进一步加大对薄弱环节的补短板力度,前瞻性做好应对各种内外部风险的准备,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