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界有一句名言:盛世收藏。时下,消费者购买,已不只为了使用,收藏红木家具已成为现代人除炒股、购房、买车之外的另一种投资。据专家估算,古典红木家具的年升值率约为30%以上,个别精品的升值空间更大。
在高额利润的驱使下,不法商人造假手段频出,市场上不乏鱼目混珠的仿红木家具,如果消费者不睁大眼睛认真去挑选,花大钱买了假红木家具回家,就会像买了“垃圾股”一样烦心了。
发现 普遍未有产地证明
早在2003年,北京质量技术监督局采取了一项全新的“户籍”式管理方法,大力整治京城红木家具市场。消费者只要拨通质监局电话,报上红木“身份标签”上的产品编号,就能知道所选中的红木家具是不是真红木,而不会上当受骗。
而近日,记者在走访了厦门部分家具城,却发现红木家具普遍没有“户口”(即产地证明),产品标签上大多只写“产地广东”,让外行人一时难辨真伪。
记者在某家具城一红木专卖店看到,各式各样的“红木家具”应有尽有。记者指着一款标价近万元的沙发四件套问“哪里产的?有无产地证明?”店主理直气壮地回答说该产品肯定是真红木,根本不用产地证明。但当记者表示想要购买,并要求店主在发票上注明其材料为红木时,店主却马上表示不想卖了。
记者在市区另一家专售红木家具的商场里看到,偌大的商场里陈列着众多标有“产地广东”的红木家具,标价从几千元到上万元不等,至于红木产地证明,店员称根本没听说过,但能保证产品是真红木。记者在现场看到几件据店主称是珍品的红木家具,售价不菲,店主表示可以提供产地证明,但该产品为镇店之宝,是只看不卖的。店主一再向记者表示,他是凭信誉做生意,不会因为一件家具而砸了自己的招牌的。
记者陆续走访了几家红木家具专卖店,其情形大体一致,商家对红木产地证明讳莫如深。一位经销商告诉记者,这些红木家具之所以没有产地证明,是因为材料大部分都是走私过来的,所以根本无法标明它的产地,更别说出具什么证明了。至于产自海南的花梨木,大多是从农村收购回来的,更没法提供产地证明了。
业内 如此造假令人心惊
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红木家具店的老板介绍,现在红木家具中造假的现象很严重,如染色、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等不足为奇。特别是广东和河北等地制造的一些贴皮红木家具,足以乱真,有时连行家都看不出来,更别说普通的消费者了。怕记者不相信,这位老板还拿出了几张私拍照片,照片上的工人正为红木家具进行造假染色、打磨等,整个作业流程让人看了心里不是滋味。
另一位知情者则向记者透露,有一些商家出于节省材料,牟取更大的利益,还采取在真花梨木家具中掺杂其他木料的损招。如一把椅子,四周的主框架用真花梨木做,而靠背和底座却用普通木料,然后再抛光,上腊,就成了“花梨木”家具。还有一些不法商贩为了仿造出黑黄檀材质的家具,就往做好的家具上浇酒精或者高锰酸钾等化学用品,点着了烧,烧到一定火候马上扑灭,一件仿造的黑黄家具就 “出炉”了,其仿造效果几可乱真。
目前,由于海南的花梨木极为罕见,市场上就有了两种常见的造假现象:商家将不同国家的花梨木说成是海南本地产的花梨木,以提高价格;或者将非洲花梨木说成是越南花梨木等蒙骗消费者。
内业人士指出,越南和老挝的花梨木品质仅次于海南花梨木,接下来就是泰国花梨木、巴西花梨木、非洲花梨木、印度花梨木。他们之间的价格也相差数万元之多。部分商家为了赚取利润,甚至从云南、缅甸等地进回一些颜色、花纹肌理与花梨木十分接近的,经过后期制作、上漆,也几乎能以假乱真。
购买 发票上标注好材质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消费者,他们对于红木家具更是如云里雾中,均表示一般只会看产品的标签,挑喜欢就行,对红木家具知之甚少。
业内人士表示,正因为消者者的“无知”,给了不法商家钻空子的机会。如拿不保值的非洲红木冒充能增值的东南亚红木,用花梨木充作酸枝木等,还有一些厂商将硬杂木刷红木漆或贴薄红,填充金属物提高分量从而假扮红木家具。就算同样是花梨木,海南产的花梨木最好,与越南产的花梨木相比,两者的价钱至少差了好几倍。
红木家具讲究的是精良的榫头工艺,自然牢固耐用,堪称老祖宗的绝活,而不是用现代的铁钉固定,两者的做工差异很大,价位也相差许多。
在采访过程中,一位红木经营商家还向记者出示了一款广东产的所谓红木家具的断腿,透过断层面,记者看到的不是榫头连接,而是明显地用铁钉与胶水连接的痕迹。据这位商家介绍,这是该店从广东购进的一款圈椅上的断腿,因为工人不小心移动时给弄断的。看来行家也有被蒙的时候,何况是普通消费者。
据了解,仿红木与真红木家具在价格上却有天壤之别,如果从市场上买一套五件套的红木家具,紫檀木料的可能要花费几十万元。而买同样五件套的仿红木家具,只需二三千元。
业内人士提醒消费者,为避免购买时落入陷阱,最好带个懂行的人一起去买。如果发现商家根本不能说清楚红木的材质和产地,就最好不要购买。同时,还应要求商家提供家具材质的进货手续及相关检测报告。在销售发票上,则应该把具体的材质标注清楚,假如是订做红木家具则应仔细阅读合同,认真推敲合同上有没有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