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窗幕墙网】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全国各行各业都在大力推进技术创新,提升科技对产业和企业发展质量的贡献率。《中国建设报》记者注意到,近期不少装配式建筑产业链上的企业都在抢抓新技术革命带来的战略机遇,先后创建了装配式建筑技术创新工作室、装配式建筑技术创新联盟、智能建造科技创新联合体等,致力于推动行业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
河北实丰绿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姚久顺对记者表示,装配式建筑技术更新迭代速度非常快,没有持续的技术创新和研发,企业就缺乏足够的发展后劲,甚至会被快速发展的市场所淘汰。“要想做好装配式建筑技术创新工作室、智能建造科技创新联合体的创新工作,企业不仅要根据自身情况确定好研发方向,了解前沿技术和国家政策规范,紧跟行业发展趋势,还要兼收并蓄,与设计院、科学院所、大专院校等做好对接合作。”
行业迭代加速下的技术创新步伐
今年4月,云南昆钢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绿色装配式建筑创新工作室成立,下设绿色装配式建筑设计研发创新组、绿色智能制造创新组、绿色建筑施工安装工法创新组,按规划将在降低成本、节能减排、技术革新、工法创新等方面,组织开展技术攻关、科学研究等活动,推广普及先进的理念、技术和工法,解决生产经营的技术瓶颈。
5月,湖北省智能建造科技创新联合体成立。未来,各联合体成员单位将以项目为依托,攻关更多的核心技术,且所有成员单位将共同总结形成一整套可复制推广的智能建造关键技术清单、实施应用指南和智慧工地建设技术标准等,为湖北省建筑业转型升级赋能……
对于装配式建筑和智能建造的技术创新,国家层面一直给予高度重视。国务院办公厅2016年印发的《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明确强调,要鼓励建立装配式建筑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大研发投入,增强创新能力;2020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13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以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到,要加强技术创新,组建一批新型建筑工业化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基地。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是我国建筑业实现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必由之路。”中国建筑学会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委员会秘书长叶明表示,技术创新绝不是孤立的企业活动,而是一项需要方方面面共同配合、协同推进的系统工程。“如果建筑主体结构技术体系与建筑部品技术体系的研发,都在不同的企业主体内部进行循环,相互之间就会缺乏系统性研究、缺乏必要的接口技术与工法,难以形成完整的建筑系统。如今,各企业积极建立装配式建筑产业技术创新工作室、装配式建筑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既是积极落实文件精神,也是最大限度地形成科技动能、提升科技资源使用效率的重要方式。”
实际上,在面对以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技术挑战时,近些年不少市场主体在技术研发与创新能力提升方面也取得一些进展。例如浙江中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宝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万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了全方位、多角度的研究,陆续形成了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钢结构建筑体系,以及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浆锚连接等关键技术。
技术创新还应注重补短板强弱项
随着以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新型建造方式技术创新活动的不断开展,技术创新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求大求全盲目创新、闭门造车缺乏互动等。姚久顺就此表示,创新工作室的工作只有与企业发展相配套,技术研发成果才能快速落地。目前,有些创新团队乐于做全产业链研究,导致投入大产出少。“技术创新还是应作为一项补短板强弱项的工作,根据自身企业性质选择重点突破。”
山东万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波对记者表示,有些创新团队喜欢盲目迷信国外的规范和技术,常常采取拿来主义。国外的规范和技术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地域材料、工人素质相匹配,到我国则可能水土不服,我们还需结合本国特色,在借鉴之外做好自主研发。“装配式建筑技术涉及建筑结构安全问题,一些企业和团体将只研发一两年的新技术就草草运用到项目中,很是让人担忧。技术创新要科学严谨,新技术要有充分的科研数据和成熟的规范规程作支撑才能进行推广,否则就是不负责任。”
值得一提的是,在结合自身优势和补齐行业短板问题的情况下,也有不少企业研发出了一批新的技术,并得到官方认可。例如,浙江中南建设集团钢结构有限公司前不久新研发的“多高层中组合波形钢板剪力墙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球冠形钢屋盖及曲面斜交钢网格墙体结构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箱型钢柱与H型钢梁组合高层结构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等6项技术经过专家组技术鉴定,被列入浙江省科技成果名录。
那么,接下来在发展以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新型建筑工业化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双重背景下,建筑业的技术创新工作该如何继续开展?作为第一批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之一的负责人,启迪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戴雅萍表示,不仅要力争在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研发、创新和集成等方面下功夫,还要注重技术质量与智能科技的结合,要在科研课题方面加强校企联合,并重视数字化技术的研究应用。“另外,还要抓住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家战略机遇,在绿色低碳建筑咨询、检测、节能改造、运维等方面加强技术攻关,为实现我国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
浙江勤业建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勤良也表示,坚持走创新之路,不仅要技术创新,助力新兴前沿技术应用潜力转化业务创新,还要管理创新,提升企业发展原生动力。同时,要坚持全系统整合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坚持低碳环保做好绿色建筑,坚持数字赋能加快数字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