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筑运行能耗占社会终端能耗的三分之一以上,建筑运行阶段的碳排放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21.9%,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大户”。建筑行业践行绿色低碳发展,不仅能为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助力,还能提高群众生活品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国建筑行业当前节能状况如何?建筑行业应该如何迎战“碳达峰”“碳中和”?在这过程中,建材行业能发挥哪些作用?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会长武涌做了相关解答。
问:在“双碳”目标的实现过程当中,建筑行业承担着重要任务。我国建筑行业当前节能状况如何?取得了哪些成就?
答:要了解节能情况,需要先了解能耗情况。建筑全寿命周期的能耗涉及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建筑材料的生产和运输过程,第二个是建筑建造的过程,第三个是建筑投入运行与未来维护和建筑报废拆除的过程。这三个过程的总能耗占到全国社会终端总能耗的51.2%。目前我们做的建筑节能主要包括三块,一是推动绿色建材发展,从建筑建造源头进行节能控制。二是建筑施工阶段,我们可以通过绿色建造来减少施工的能耗。三是建筑的运行,也就是照明、空气调节、电梯、插座等运行的能耗,建筑运行的能耗占到全国社会终端总能耗的22%。
我国的建筑分3类,城镇居住建筑、农村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其中农村居住建筑的单位面积能耗是在增长的,城镇居住建筑的能耗则一直在下降。能耗主要包括电耗和采暖耗能。从采暖能耗来看,城镇居住建筑的采暖能耗在本世纪初达到了最高,每平方米大概消耗35公斤左右的标煤,现在降到了15公斤。这也是我们抓建筑节能成效的直接体现。虽然建筑单位面积能耗降低了,但是居民要求的舒适度与健康性反倒是提高了。而从电耗来看,城镇居住建筑的单位耗电量大体持平。这是有一个前提的:随着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冰箱、彩电、空调、电采暖器等家用电器的应用量在大幅增长。在这样的情况下,城镇居住建筑面积的单位耗电量依然持平,一方面是家用电器的能效在提升;另一方面建筑本体的能耗在下降。随着这些年技术的进步和建材产业的发展,尤其是高性能的节能门窗、墙体、保温材料、屋顶等部品部件的出现并被运用到建筑中,让建筑本体的性能得到了改善,能耗也在逐渐降低。
公共建筑的高耗能问题相对比较突出。公共建筑占了建筑总面积的19%,它的能耗却占38%。为什么它的能耗这么高?因为它的服务水平高。例如,自家居住建筑夏天有时候不一定开空调,但公共建筑一般都会开。公共建筑的服务水平高得多,相对它的能耗也高得多。未来我们抓建筑节能,重要的一块就是考虑把公共建筑的能耗降得下来。
我觉得最大的成就是老百姓得到了实惠。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使用的舒适度上,包括室内的温度和湿度等,随着建筑节能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生活状况的改善,老百姓的生活舒适度有了明显改善。二是健康性,随着建筑工业的进步和绿色建材的发展,甲醛、Voc等一系列有毒有害物质的挥发问题在逐步解决,室内的环境质量在不断改善。另外,我们抓建筑节能,也要从需求侧抓起,要求建筑材料工业生产高性能、高标准的产品。建材工业从过去的“秦砖汉瓦”发展成新型建材的时间并不长,上世纪80年代初,北京还没有多少高楼大厦。而如果没有建材工业的进步,我们的高楼大厦建不起来,建筑的品质与性能也无法提高。
问:对建筑领域来说,想要实现“双碳”目标,关键是节能。建筑行业实现节能低碳发展的原则是什么?需要规划什么样的发展路径?
答:要想实现“双碳”目标,首先要完善“路线图”,然后绘好“施工图”。
首先说路线图,要设定好路线图,需要先关注以下5个方面。
第一是要有一个总的纲领或规划,一张蓝图绘到底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纲领或规划至关重要。从“十一五”开始,我国就有了由国务院印发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发改委组织各个部门制定,提出了单位GDP能耗降低的目标,到2010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由2005年的1.22吨标准煤下降到1吨标准煤以下,降低20%左右。每个5年计划也都在一轮一轮往前推。
第二是要用政策来激励市场主体。这个过去有比较成功的经验,是用中央财政和地方各级财政的激励政策,来激励市场主体去实现路径。例如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建筑的结构改造中,中央拨款平均每个平方米50元去推动节能改造,在这个基础之上,省、市再配套资金,比如有的省里给50元,市里再给50元,加起来150元,平均下来改装一个平方米大约200元左右,也就还剩50元自己出钱。这个的推动作用还是很大的。
第三是用法律和法规来规范。举个例子,节能领域,在法律上国家制定了《节能法》《可再生能源法》,在法规层面,我们有《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根据这些法规规定,可设置相关的强制性条文,要求外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等必须达到要求,达不到的话,建筑开工不了,也验收不了,保证核心技术能够落地。通过法律和法规来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使市场主体能够按照相应要求去做,不做要负法律责任。
第四是技术的提升。一是建筑材料的技术进步,例如光伏,我参加工作的时候还没听说过这个名字,如今它已经是国内都已经是最有优势的产业板块之一了,建筑材料工业可以学习光伏的发展经验。二是从业人员能力的提升,包括一线工人施工能力、设计人员设计能力等。
第五我想说一说合作,尤其是国际合作。现在发展很快的被动房就是我们跟德国合作,引入德国的理念技术、再结合中国的国情,本土化之后在国内大规模地推动起来的。
在这样基础上,我们再来设定清晰的路线图,最好设定出使建筑能效能够得到持续提升的路线,第一步是低能耗建筑,第二步是零能耗建筑,最后是产能能耗建筑。用路线图来设定未来,建筑行业“碳达峰”就有了基本遵循的步骤,也可以让社会、企业有清晰的预期。企业有了预期,就会往这个方向倾斜,也才会有好的牵引效果。
有了大的路线图,就要考虑施工图。从我们推广建筑节能的经验来说,有五个配套体系一定要要跟上,一是形成能够支撑预期路线图的技术体系,二是打造标准体系,三是政策和法规体系,四是市场体系,五是能力体系。
有了路线图和施工图,接下来我们再来谈原则,我认为需要关注三个方面。
一是要考虑政策和市场共同发挥作用。市场可以自我调节,但市场也有失灵的地方,这个时候,就需要国家“有形的手”,所以必须要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共同发挥作用,来推动未来的“双碳”目标的实现。这也是我们在政策设计上的一个基本原则。
二是要考虑激励谁的问题。我们考虑要激励末端用户,激励终端消费者。假定同样的条件下,低碳房比普通住房的首付、贷款利率都低,哪个房子会卖的好?这个就叫激励使用。而当你有需求,开发商就会响应这个需求,会生产低碳房。最好是激励终端。如果把钱补贴给开发商,有时并不太好用。在政策设计的时候,一定要考虑会形成什么样的导向,这个是至关重要的。
三是要关注考核的问题。一个好的体制机制的设计和运行离不开考核机制,碳排放的核查机制必须要重视。我们有过去推广公共建筑节能的经验,当时设定了能耗统计、能源审计、能耗公示、能耗定额、超定额加价五项制度。碳排放的问题,开发商、建材商、政府都有责任。用什么的机制来考核?核查体系什么时候能落地?这都值得考虑。
问:从需求侧推动的建筑低碳节能必然会带来供给侧的产业革命。在建筑行业实现节能低碳发展的过程中,建材行业能发挥什么作用?
答:需求侧和供给侧作用力是双向的。刚才说路线图,包括给社会预期等等,这些都是从需求侧去推动的。但是反过来,供给侧也可以推动需求侧改革。刚刚我们说了引进德国被动式建筑的案例,这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对于被动式建筑来说,一定是使用了新技术、新材料,降低了能源的需求,同时从供给侧给需求侧提供了方案,从而推动被动房的发展。
要推进产业进步,可以从需求端发力,也可以从供给端推进。而从供给侧发力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极大地促进技术的进步,促进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等新事物的出现。被动式建筑进入国内市场后发展很快,带动建材行业适应了这种需求。但后续,建材行业提前布局,生产出了更好的保温材料、更好的门窗等,也反过来推动了被动式建筑的发展。
建筑行业未来的发展愿景是什么?一是安全,老百姓住的房子一定要安全,这是最基本的,第二是健康,第三是舒适,第四是低碳绿色。未来建材行业也能够以这个愿景为抓手,以实现建筑更安全、更健康、更舒适、更低碳。碳中和还有40年时间,在低碳这一块儿,建材行业可做的事太多了。
建材和建筑是两个古老的行业,而这两个行业,也是永不过时的行业。过去我们说建筑行业,哪会想到它跟数字化和智能化有关系?现在智能建筑却恰恰是数字化和智能化应用最大的场景。时代赋予了这些最古老的行业最新的技术,建筑和建材行业一定要利用好这次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