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入夏以来,上海高层建筑玻璃幕墙发生爆裂、坠落事故,令普通市民“自危”,唯恐哪天走在高楼下不幸“中彩”。为此,相关管理部门和行业组织已行动起来,开展全面的玻璃幕墙检测工作。不过,鉴于上海目前高楼林立、玻璃幕墙使用广泛的现状,要来一次全面排查,人力财力投入都不是小数目。笔者一直有个疑惑:造楼为啥一定要配玻璃幕墙呢?是更具艺术价值,还是更有实用性?
玻璃幕墙首次问世,是在1917年美国旧金山的哈里德大厦,至今不到百年历史,却好像已成为国内建筑设计的“必选项”。其实,纵观中西方建筑史,早在玻璃幕墙问世之前,就已流传下一大批经典作品。且不说中国传统建筑的砖木结构,仅西方建筑而言,无论是古希腊的神庙,还是从中世纪直至近代的各式教堂、建筑,拜占庭、哥特、巴洛克、新古典主义……风格多样,其艺术价值并不逊色于现在的玻璃幕墙建筑。再说实用性,专家表示,玻璃幕墙采用的钢化玻璃自爆,是其自身的“先天缺陷”。而从节能降耗角度看,玻璃幕墙同样乏善可陈,此外还有光污染等令人头痛的问题。
艺术价值不高、实用性不强的玻璃幕墙,为何会在国内城市大行其道?笔者揣度,恐怕还是和城市管理者的思维方式有关。现代城市寸土寸金,一样造楼,造得越高,土地容积率越高,产出的经济效益就越大。对于有的地方政府来说,楼的高度,还是政绩的体现之一。于是乎,高楼、超高楼渐获青睐。而楼越高,越容易显得笨重、沉闷,于是玻璃幕墙终于显示出或许是其唯一的优点——显得通透。正是在这种城市规划逻辑下,玻璃幕墙愈发变得“不可替代”。
有评论称,上海有关部门早在1998年就有通知,明确规定内环线以内的建设工程,除建筑物的裙房外,禁止设计和使用幕墙玻璃。但从目前情况看,这一纸规定的作用并不明显。城市再漂亮再“现代”,其核心还是居住于其中的人。当高楼玻璃幕墙频频危及人们的安全,就该是摆脱对高楼和玻璃幕墙过度依赖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