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雾之中,卖场格局将有怎样的变化?市场将趋于饱和抑或有巨大潜力等待发掘?家居卖场巨鳄是否就此横空出世?乱相中,家居卖场经营重心该转向何处?整体家居或将给出答案。
卖场急速扩张致多重矛盾
2010年,红星美凯龙26亿再次融资, “四城六店”联合招商以及2020年200家分店的规划,均昭示红星在全国市场跑马圈地的迫切心情;居然之家2010年预设17家分店,其扩展速度远超往年;继天津最大单体卖场后,集美家居在厦门的分店也开门迎客;来自武汉的欧亚达也将天津作为进军华北区域的跳板,开始了剑指全国的圈地运动。与此同时,北京综合大卖场城外诚也在原地扩大经营面积;就连蛰伏十余年的京城老店万家灯火都按捺不住“寂寞”,开始尝试连锁经营的模式。
在受到楼市新政打压家居消费、企业经营成本提高、行业洗牌加剧的多重压力下,2010年竟成为家居卖场扩张爆发的一年,令人匪夷所思。卖场频开的景象恍如盛世,在淡市的背景下尤耐人寻味。
卖场急速扩张导致多重矛盾。其一,连锁卖场间的摩擦及频繁开店使经销商及品牌商大受其害。品牌经营者担心跟着卖场盲目开店,卖场竞争激烈势必导致单店盈利的下降;其二,强龙难压地头蛇,在当地传统建材市场的冲击下,全国性连锁卖场在短暂的繁荣后陷入冷淡经营;其三,卖场经营方与品牌商在合作方式与内容方面的矛盾加深;其四,卖场经营模式逐渐满足不了消费者的购买需求。种种现象表明,家居建材卖场面对巨大的市场商机,群而攻之却不得其法。这使我们不得不思考家居建材卖场的成功之路。
卖场低谷还将持续两三年
权威分析师认为,中国成熟市场零售行业的起落周期为4年,每4年会有一波比较大的倒闭破产潮。2002年出现了一波,2006年也有一批零售企业倒闭,2008年发生金融危机,经济萧条使新的四年周期提前到了2009年。
在2009年倒下或关闭的这批企业中,建材卖场占了较大的比例。从国际建材连锁卖场到本土家居建材卖场等,纷纷缩回羽翼,甚至悄然退市。最早传出“退场”传言的美林家居世博园,被认为是广州建材家居零售业倒闭潮中倒下的第一块“骨牌”。当时,有十年家装经验的资深业内人士邱先生就向笔者表达了他的预测:“这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还会有更多。”他认为,市场的恶劣程度比大家想象的情况更加严重,家居建材卖场真正的寒冬并未终结,低谷将会持续两三年时间。
2004年,好美家以上海为出发点,在长三角建立稳固的市场后,转战珠三角。然而至2009年末,好美家已关闭14家店。
2009年,家居零售业巨头百安居关闭在华63家门店中的22家,余下的41家店会有17家缩减面积,并对40家门店进行升级改造,预计耗资12亿元人民币。2010年底之前,百安居将以同样标准完成41家门店的全部改造,这是其入华10年来最大的一次调整。
关注微信平台
免费获取采购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