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数量增速减慢,“进出”趋向平衡
中国木门厂并不少,有一定规模的就有6000多家,加上大小不等的作坊,有近1万家。这么多的一个数量,其实是动态的。“进的”是一些增加木门线的企业:如从橱柜、家具、装修、地板、五金等行业涉足木门的,有的目前是依靠工厂其他产业收入在做依靠,从那里拿一些或多数利润来养木门项目。如果这些企业在2011 年几次重要的招商活动中,没有找到相应数量的经销代理商来帮助卖货,取得一定的成交额,这个项目就有被“砍”的危险。
“出的”主要是:收购、兼并及关闭、转行的,或“同行工厂加盟合作”的企业(如人家产品做得不错,但管理、销售上做得稍微欠缺一点,可股份合作)。目前“进出”已趋向平衡,部分老工厂销售很吃力,新工厂开店慢又不卖货,每月甚至难有一个签单,2011年或将有30%厂商仍在煎熬中度日。
工厂数量增速减慢,折射出资金进入行业已开始趋向理性,行业将打破原来的单一仅凭卖产品就能生存的格局,要依靠真正适合消费者的产品来获得市场,靠品牌、营销、综合力的比拼,赢得客户、订单。
产品标准化的增多,以标准应对非标需求
中国木门企业为什么发展不快,企业为何难做到10亿以上的年产值?因为门的规格没统一,难批量化、大规模化生产。上世纪70年代,美国的木门就标准化了,尺寸是2000*700(800)*35MM。
梦天认为,中国木门行业也要搞标准化,要形成标准化、规模化生产,而不是定制化的生产,认为这样才能把整个成本降下来。
比如,通过高度搞几个模式,宽度搞几个模式,厚度搞几个模式,把市场上非标准门、非标准号变成规格的门、规格的号,再把这些规格的门、号由若干个标准键有机地组合在一起,那这个标准键,就会做成标准。润成创展、圣象·合雅木门等,都在尝试有自己特点的标准化。
当然,标准化要求机械化程度更高,在实木复合门、实木门领域都需要提升。
德国墨瑟的铝包木门窗、铝木复合窗,其标准化的体系就值得借鉴。另外,国内引用KURZ集团生产线的赛斯、采用意大利SCM集团设备的冠牛木门,大手笔的设备投资,提高了中国木门行业的机械化水平。标准化、机械化的推进,将深刻影响中国木门行业的整体发展素质。
减少渠道环节,不搞多级批发经营,点对点直接服务到终端
TATA在重庆开设8 家直营店,就是工厂直接服务到“市级终端”的一个例子。同时,梦天在“木门下乡”中也表示:在整个渠道建设过程中,不搞多级批发,多级经营,要走点对点经销,工厂直接就要服务到终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成本降下来,把实惠让给农民。对于终端销售,有的企业是做快消品的,如蒙牛,其团队组员80%做过快消品市场。木门企业要用做快消品的务实精神和终端理念,包括一些做事的态度,来推进这个行业的终端销售。
减少渠道环节,会引发渠道变革。经销商经营理念改变也很重要,“变坐商为行商、变批发商为送货商”,这种在快消品行业的终端主动销售口号,鼓励走出去,不倡导消极等客购门,这对行业固有的销售思维,有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