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管理是超级农贸市场
现代管理在管理学发展史上是“理论丛林”时代,到了中国就成为喧嚣的超级农贸市场。中国经济发展这几十年来所出版的管理书籍浩如烟海,甚至一个还没有学过什么管理的人都可以在短短几年写上数百万言的管理文字,直至尹传高先生等一批管理人士大声疾呼:是垃圾,还是真学问?
也有学者私下里根本不认为管理学是一门学科,甚至认为管理学本身没有什么理论,都是其他学科的伴生物。于是管理学就成为一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形成近几年扎堆靠管理学的浮躁场面。笔者今年春天报考人民大学商学院的管理学博士,十三个考生里只有两个企业考生,而本应更多关注公平的政府考生却是占据半壁多江山。
其实,任何学科存在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和依据标准,直白的讲也可以说叫游戏规则,就像微观经济学的三大假设:稀缺性假设,利己主义假设,理性假设,而贝克尔对人类行为进行经济学分析的三大假设,则是最大化行为、市场均衡和偏好稳定。管理学的研究假设与前提在哪里,有多少国内管理学人真正的考虑过?与目前中国的经济学相比,管理学研究中存在着一定的自我怀疑倾向甚至是学理上的混乱,就出现了张羿先生独挚“后现代管理”大旗直面“中国式管理”的惨淡景象。
当然,这种自我怀疑的根源不在于管理学本身是否为科学,而在于处在社会剧烈转型时期的中国管理学,正在遭遇着管理移植所带来的困惑和迷茫之中。同时,这种困惑和迷茫也表明中国管理人的可贵的自我批判精神,也意味着中国管理学自我重塑的学术品格。
无论是哪门学科,一般都由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结论和对结论的验证等四个基本的环节性要素所构成。西方文明最早的科学只有一门,就是至今作为一般学科主要研究方法的哲学。哲学是所有西方一切科学的根基和树干,就像国人心灵皈依黄河一样,它构成以后各种科学的母亲。这个伟大的母亲又有一个指导一切科学的手段:逻辑,主要内容就是亚里士多德大师所发明的三段论,如:所有人都会死,许家崖是人,所以许家崖会死。
大体上,凡是真正的科学,没有不从哲学逻辑上获取假设的--这种假设是科学研究得以进行的大前提。因此,哲学思辨和逻辑推演就构成现代科学研究方法的基础,其他包括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多从这个基础中派生出来。绝大多数中国学者到海外留学,不管你的专业如何,都要经过导师连续数月的“分类”洗脑训练,对任何东西从各种角度分门别类,以便更好地掌握这种研究方法。
最早的科学管理也就是按照这种分析方法思维传统对生产活动过程所进行的一种理解和解决方案,它的最大特征是把生产活动过程进行动作分解,从而发现对有效率的动作并推广之。有学者就认为,现在中国管理学的浮躁,是因为在具体的研究中,这种学理逻辑几近演变成为一种纯技术层面的文字游戏──由于人为地无视环境因素的真实存在,前提假设就往往来源于一种感性色彩浓厚的主观臆想,成为一种随机的偶然,因而这种逻辑尽管可以从技术角度精益求精,却也从起始就注定了其结论只能飘游于半空而很难脚踏实地。
回头再看看那些独领风骚几月的“伪书”,能以几十万甚至数百万销售占据排行榜前列,引领一个国家最为核心的管理潮流,许多读者就像我这等的看客,是否又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如果说前段时间朗咸平等人炮轰中国经济学者是因为这些学者身份错位的话,那么管理学经验派与学院派的相互争斗与不屑与这种逻辑混乱不无关系。管理学如果不能在运用管理杠杆最高限度地发挥企业的资源优势和能力优势,打造企业竞争力,维持企业的竞争地位,那就是管理学人的失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