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07年12月28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已升至1美元兑换7.3046元人民币,比年初升值超过6%,2005年7月汇改以来已累计升值约10%。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外贸究竟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这是近几年来一直被广泛关注与密切跟踪的一个问题。
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汇率是以一国货币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价格,是一个国家进行国际经济活动时最重要的综合性价格指标,在国际金融和国际贸易中执行着价格转换的职能。若一国的汇率升值,则使得出口价格相对提高,进口价格相对降低,从而引起出口量下降,进口量上升,这有助于缓解对外贸易顺差的压力;若一国汇率贬值,则使得出口价格相对降低,进口价格相对提高,从而出口量上升,进口量下降。
学者们一般利用弹性分析法分析一国货币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其中,马歇尔-勒纳条件是弹性分析法的核心。它假定供给具有完全弹性,那么贬值的效果取决于需求的弹性。只有在进口商品需求弹性和出口商品需求弹性的绝对值之和大于1时,贬值才能改善国际收支状况,反之国际收支则会恶化。然而,J曲线效应认为,货币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具有时滞效应,贬值后一国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虽然下跌,但外国对其出口商品的需求不会立即加大,该国的出口商品数量也不会迅速增加;与此同时,该国进口商品的数量也不会因贬值造成进口价格提高而立即减少。因此,货币贬值对扩大出口、抑制进口的作用要过若干时间后才能明显发挥出来。经济学家们对贬值后时滞期限长短争议颇大,从六个月到五年不等,通常认为是一年。对货币升值的效应分析也可依此类推。
影响有待进一步发挥
从理论上看,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升值能够对我国外贸起到"奖入限出"的效果,即人民币升值使得以美元计价的出口产品价格相对上升,出口产品价格竞争力减弱,从而能够抑制出口;进口商品价格由外币转化为人民币计价后相对下降,增加了人民币的国际购买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刺激进口增加。相应地,我国对外贸易顺差增长速度将下降。
从对外贸易发展实际来看,2005年7月汇率改革至今,我国对外贸易已经开始呈现出口增速放缓、进口增速加快的趋势,汇率影响已初步发挥(参见图表)。然而,由于J曲线效应、我国进出口产品弹性特征以及我国特有的贸易方式等方面影响,汇率升值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尚未充分发挥出来。
从出口看,尽管出口增速有所放缓,但仍然以超过25%的速度增长,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人民币升值的"奖入限出"效应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汇率升值对出口的抑制作用受出口需求弹性的影响。我国出口产品以纺织、服装、鞋类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以及机电等资本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为主。纺织等产品的技术含量较低,同时由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激烈竞争,因此需求弹性较大,汇率升值对这些产品出口影响较大(这些产品出口比重接近20%)。机电类产品出口主要受国际产业转移、我国生产加工能力不断增强的影响,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较强,需求弹性相对较小,出口受升值的影响较小(此类产品出口比重高达50%以上)。因此,我国出口总额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而从出口方式看,我国出口产品50%以上是以加工贸易的方式实现的。尽管人民币升值使得出口产品的国际价格上升,然而加工贸易多是进口原材料和设备后在我国进行生产然后再出口,人民币升值使进口原材料等的本币价格降低,导致加工贸易的生产成本降低,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人民币升值造成的出口商品外币价格上升的不利影响。人民币升值后加工贸易出口产品成本仍然有下降的可能,即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并不一定会随着人民币的升值而下降,从而表现为我国产品出口仍然以较快速度增长。
从进口来看,尽管我国进口增速呈一定的加快趋势,但汇率升值对进口的促进作用仍然有待进一步发挥。汇率升值对进口增加的促进作用受进口需求弹性的影响。需求弹性越高的商品,进口价格下降引起的进口量增加越多;而对于需求弹性小的商品,进口价格下降并不能导致进口量的大幅增加。实际上,我国进口商品以能源(石油)、原材料(铁矿石、钢材)、粮食、加工贸易的零部件和高新技术设备为主,这些贸易产品的需求弹性较小,再加上能源、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进一步抵消了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进口产品价格相对下降,因此,汇率升值后我国进口商品价格的相对下跌并未引起进口量的大幅增加,对进口的促进作用也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在上述因素影响下,我国对外贸易顺差增速有所放缓,2007年1月~11月顺差增幅为52%,小于2006年74%的增幅。然而,贸易顺差过大的矛盾并未有效缓解,2007年1~11月顺差仍然达到2381.2亿美元,远远超过2006年全年1774.8亿美元的规模。
尽管如此,从中长期来看,人民币升值会对我国贸易结构调整具有积极效应。当前,我国具有传统出口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包括纺织、服装和鞋类等,对汇率变动非常敏感,人民币持续升值已经严重挤压了上述行业的利润空间,迫使企业转向开发新产品、提高技术水平、培育自主品牌等,以寻求新的利润来源。而对于技术密集度相对较高的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如机械和运输设备、化工和通讯等产品,我国已经形成较大的竞争优势,汇率升值导致的出口价格相对上涨相对容易被进口成本下降、新产品开发和技术进步所抵消,因此仍将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此外,对于进出口重要载体的外商投资企业而言,尽管人民币升值使外商投资成本增加,但技术密集型外资企业受到的影响远小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这有利于鼓励外资在更大程度上参与国际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促使其走高技术、低消耗、高效益之路,开发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同时更多地关注国内市场,从而减少我国经济对外贸的依赖。因此,从中长期来看,人民币升值有利于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缓解贸易顺差过大的矛盾,从而有利于我国经济更平稳和持续发展。
2008年的外贸形势
由上面的分析可知,尽管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抑制出口、促进进口、减缓贸易顺差增长具有一定影响,但当前影响并非如预期那么明显,从中长期来看,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贸易产品结构调整具有积极影响。当然,这需要多方面条件的配合。在继续发挥汇率在国际市场中的价格杠杆作用、调整出口退税率、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等一系列政策调整和配合下,我国2008年对外贸易将呈以下趋势:
对外贸易总额将继续增长
在国际需求仍然较旺、我国产品竞争力不断加强的综合作用下,我国对外贸易总额仍将快速增长。据商务部2007年《秋季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预测,2008年中国外贸增长速度略有放缓,预计增长15%,进出口总额有望超过2.4万亿美元。
贸易顺差规模仍将继续扩大,但增幅有所回落
由于我国出口基数远远大于进口基数,再加上产生顺差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在国际产业链条中的加工组装地位、国际市场的旺盛需求和我国出口产品竞争力的增强,我国出口规模大于进口规模的格局短期内难以改变,贸易顺差在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还将继续存在。然而,顺差增幅却可能呈回落趋势。随着人民币持续升值,其抑制出口、扩大进口的作用将会进一步显现。
另外,我国进口价格涨幅将高于出口价格涨幅。从进出口产品结构来看,我国出口的大多数商品没有国际话语权,价格上涨的空间有限;而从国际市场进口的主要是能源、原材料等大宗商品,如原油、铁矿石、农产品等,这些商品受国际价格上涨的影响很大,同时我国对此类商品的需求弹性较小,国际市场价格上涨并不会对此类产品进口造成太大影响,从而在整体上表现为我国贸易顺差增幅的回落。
贸易产品结构将不断优化
在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调整、国家继续支持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以及扩大能源和资源、关键技术设备进口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综合作用下,我国贸易产品结构将呈不断优化的趋势:"两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将进一步得到抑制;纺织、服装、鞋类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速将有所放缓,劳动密集型企业要想继续保持竞争力,将不得不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提高产品附加价值;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资源性产品、关键技术设备进口将继续较快增长,进口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将进一步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