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密封材料防水工程是对建筑物进行水密与气密,起到防水作用,同时也起到防尘、隔汽与隔声的作用。因此,合理选用密封材料,正确进行密封防水设计与施工,是保证防水工程质量的重要内容。
建筑密封材料的种类及性能
为了使建(构)筑工程中各种构件的接缝能够形成连续体,并具有不透水性与气密性,一般均需进行密封处理。因此,要求密封材料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第一,具有优良的粘结性、施工性、抗下垂性,使被粘结物之间形成防水连续体;
第二,具有良好的伸缩性,能经受建筑构件因温度、湿度、风力、地震等引起的接缝变形;
第三,具有耐侯性、耐水性,在室外长期经受日照、雨雪寒暑等条件的作用下,能保持长期的粘结性与拉伸压缩性能。
建筑密封材料分类
密封材料分为不定型密封材料和定型密封材料两大类。前者指膏糊状材料,如腻子、塑性密封膏、弹性和弹塑性密封膏或嵌缝膏;后者是根据密封工程的要求制成带、条、垫形状的密封材料。
建筑密封膏按材质分类:不定性材料和定性材料。
不定性密封材料包括:非溶剂型如硅酮系、改性硅酮系、聚硫化物系、聚氨酯系;溶剂型如硅酮系、丙烯酸系、丁基橡胶系;乳液型如丙烯酸系、丁苯橡胶系,均属于单组分型。双组分型分为硅酮系、改性硅酮系、聚氨酯系、环氧系。以上均属于弹性型。非弹性型包括油灰、油性嵌缝材料(有膜型、无膜型)。
定型密封材料分为弹性型和非弹性型(密封垫等),非弹性型包括聚丁烯系、聚丙烯系、丁基橡胶系、橡胶沥青系。弹性型包括聚氯乙烯系、氯丁橡胶系、氯磺化聚乙烯系、三元乙丙橡胶系、沥青聚氨酯系。
不定型密封材料的应用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最初是用天然材料制成的没有弹性且性能较差的密封膏。到40年代,欧美等国利用天然和合成油脂以及树脂之类胶粘剂和矿物填料配制成膏状嵌缝材料,用来填塞建筑物构配件和框格之间的接缝,起到防水、防尘作用。但这类嵌缝材料为塑性材料,耐热性、耐侯性能仍差且无弹性。60年代初,国际上的建筑向工业化、高层化、轻型化发展,以及采用大型玻璃及隔热玻璃窗密封材料起节能作用,从而使建筑密封材料得到进一步发展。目前国外建筑密封材料发展趋向已由单一品种到多品种,由低档向高档发展。硅酮、聚氨酯、聚硫这三种密封膏由于性能优良、耐久性好,是具有较大市场的产品。
80年代,国外研究开发新型建筑密封膏又取得较大进展,如日本研制成功改性硅酮;美国研制成功聚氨酯--环氧密封膏、聚碳酸酯密封膏;联邦德国开发了耐污染密封膏;前苏联开发了耐燃密封膏;日本开发了水溶脂密封膏、水溶膨胀密封膏、三元乙丙胶密封膏等。
我国在60年代初期,仅有一种以蓖麻由为基料的马牌塑料油膏,后来由于缺乏原料,已不生产。60年代中期,研制以硫化鱼改性的沥青油膏和以煤焦油为基料的聚氯乙烯胶泥,得到大量推广应用。70年代随着建筑工业的发展,又出现了一批新的建筑密封材料,如以沥青为基料,以废胶粉、植物油及其下脚料为改性材料;以煤焦油为基料,以废聚氯乙烯塑料、聚氨酯改性的密封材料。80年代初相继研制成中、高档密封材料,如双组分聚氨酯、聚硫、有机硅、氯丁、丙烯酸酯及氯磺化聚乙烯等密封膏,全国有十多种品种,上百个生产厂家,但绝大多数生产的是改性煤焦油或改性沥青的产品。
90年代初,我国建筑密封材料发展较快,生产比较稳定的厂家有150个,生产能力在500t/年以上的有38个;年产千吨以上的有27个。全国总生产能力8万吨/年左右。全国建筑密封材料生产产品有24个,按年产量计算,高档占2%-5%,低档产品占95%以上。近一二年来,高档密封材料发展较快,尤其是硅类密封材料应用有所发展,但总的消耗还较低。据有关部门对密封材料发展规划建议,除发展改性沥青油膏外,重点发展高、中档密封材料,品种有硅酮、聚氨酯、聚硫、丙烯酸酯等密封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