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家居建材行业的许多中小型经销商都把不赔钱作为经营的目标。近期,随着物价上涨、多项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出台,这种最基本的目标已很难达到了,更不用说如何赚钱了。很多企业都发出这样的疑问:价格不贵,质量也不错,产品怎么没人买?那些价格昂贵的品牌产品却一直销量不错,为什么呢?笔者认为其原因很简单:品牌产品的附加值更高。
忽视品牌效应:只能艰难生存
2011年,我国门窗行业的发展出现两极分化的趋势。品牌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经销商市场份额在不断扩大,竞争力弱的中小型经销商市场份额逐渐变小。大品牌越做越大;二线品牌艰难度日;中小品牌“赔本赚吆喝”,却也只能艰难维持生存。中小型门窗经销商似乎总是在一线品牌的阴影下生存。原因之一就是一些中小型经销商忽略品牌效应。
如今,品牌已深入人心。名牌,不仅是高品质的象征,更是高品位的象征,能令消费者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有些消费者的消费理念是非名牌不买的。举一个例子,数码产品中的苹果品牌是尽人皆知的。在同档次的手机产品中,苹果产品的价格是最高的,甚至超过了同样知名的索尼品牌。尽管如此,苹果专卖店却从来不缺乏顾客。Iphone4或者苹果笔记本电脑成为很多年青人追求的目标。这就是品牌带来的无形资产。所以,中小型经销商也不能忽视品牌的建设与宣传。“酒好也怕巷子深”,一些大品牌在宣传方面做得很好,在电视、广播、公交、电梯、户外等媒体上实现了广告宣传的全面覆盖,甚至手机短信都有其宣传广告。
品牌附加值:用无形价值提高销量
品牌附加值是品牌通过各种方式在产品的有形价值上附加的无形价值。无形价值与有形价值是同时存在的。而品牌附加值则是在产品的物质功能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消费者的精神享受。同等品质的商品,一旦贴上品牌的标签,则价格就会高出许多。这一部分的差额收益,就是品牌产生的附加值。有些中小型经销商也明白这个道理,但总是认为品牌的附加值是有,但不是那么大,与其花大力气去建设品牌,不如多出去推销产品。事实上,品牌的附加值对于销量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有一个摆在眼前的例子:中国本土的“李宁”品牌,在1990年刚刚创立时一度风光无限,销量稳居全国榜首整整10年。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90年代后期,耐克和阿迪达斯开始涉足中国市场,并积极拓展中国内地市场。2001年,李宁公司的销售额年均增长率不到10%,而耐克在中国的同期增长率却超过了30%。在他们强大的宣传攻势之下,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开始了解和喜欢外国品牌。此消彼长,2003年,中国体育用品销售额排名中,耐克超越李宁,摘走中国市场的销售桂冠。紧接着,在2004年,阿迪达斯也超过李宁,成为第二名。在外国品牌的强大攻势下,李宁公司节节败退。原因很简单:第一,耐克和阿迪达斯是全球巨头,品牌运营的功底很深;第二,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认识李宁这个人,这个品牌的附加值越来越低,自然就对销量造成了影响。
品牌的附加值对产品销量的影响是巨大的。好的品牌也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建立的。现在人们熟知的一些世界知名品牌大多都有悠久的历史。长期的积累和坚持让这些品牌获得了行业的领先地位。可见,建立一个被消费者信任和支持的好品牌任重道远,需要很大的耐心和毅力,这恰恰是中小型经销商欠缺的。中小型经销商在建设品牌时不能急于一时,只顾眼前而不为长远考虑是难以获得成功的。
品牌应如何提高附加值呢?首先,要找准品牌的定位,高端、中端,还是低端,需要依据产品的质量、价格、特色、服务群体进行精准定位。质量、服务一般,却要打造高端品牌,就会失去市场,最终得不偿失。质量很好,但定位过低,就不能体现产品本身的价值。其次,要提炼差异化、个性化的品牌核心价值。目前,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趋向个性化,很难有某个品牌对所有消费者都能产生吸引力。一个品牌如果能吸引到某一个细分的消费群,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再次,如果一个品牌的核心价值与其他品牌没有鲜明的差异,就很难引起公众的关注,更别谈被消费者认同和接受了。最后,企业应该提供物超所值的服务,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产品的好坏主要由消费者的满意程度来评判。所以,企业要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服务,如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等。
品牌是为产品而生,是某一产品应对市场竞争的一种武器。同时,品牌也是规避市场竞争的一种手段,建设品牌就是开拓属于自己的领地。作为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更应该重视品牌建设,提高品牌附加值。这对提高产品的销量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