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产角度看,目前玻璃行业处于产能过剩的状态,其发展更多地取决于房地产业的发展
玻璃期货获国务院批准,近期将在郑商所上市交易的消息一经传出,市场很快就有了积极的反应。先是消息传出当日玻璃概念股集体上涨,然后,来自各大券商研究所的一份份玻璃期货分析报告相继出炉,多数分析师不约而同表达出了同一种声音,“玻璃期货上市给企业带来了明显利好”。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表达了不同看法。“从已经上市的比如焦炭期货看,到目前为止仍是由一些从事金融的人员在中间做,相关业内重要的上市公司多数都没有参与进来。参与者中却不乏投机客。”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分析人士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玻璃期货上市也是同样的道理,光有作为中间人的金融机构有热情还远远不够,调动起来关键一方企业的积极性很重要。
至于玻璃期货何时上市,中国建筑(3.09,0.01,0.32%)材料流通协会副会长秦占学告诉记者,“玻璃期货国务院已批,但是具体没说什么时候推出,今年能否推出不好说,最终时间取决于证监会、交易所的协调安排”。
相关概念股上涨昙花一现
在2012年已经过去的前11个月当中,玻璃行业都没怎么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此次却引起了全行业的瞩目。起因源于中国证监会主席助理张育军一句关于玻璃期货获批的消息。
在11月7日举行的第七届国际油脂油料大会上,张育军表示,玻璃期货已经获得国务院批准,目前证监会正在积极推进原油期货和国债期货市场的建设,焦煤、菜籽粕、鸡蛋的期货也在积极推进之中。
受此影响,可谓是久无表现的玻璃板块瞬间被提振,7日当天,玻璃板块集体上涨,洛阳玻璃(5.70,-0.08,-1.38%)报收6.17元/股,上涨6.75%。南玻A(7.26,0.10,1.40%)上涨2.33%,三峡新材(7.04,0.00,0.00%)报收7.13元,上涨9.52%。
部分公司主营业务其实与玻璃并不相干,因为上下游的关系,股价也在当日出现上涨,中国玻纤(7.81,-0.07,-0.89%)上涨1.49%。“公司不属于玻璃行业,属于玻璃纤维,其实跟玻璃行业没有关系。”中国玻纤董秘证代李畅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