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要强大,人民生活要富裕,必须实现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而工业化必须走集约发展道路,因此必然要扩张城市经济或崛起新的城市;农业现代化必须逐步告别小规模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规模经营水平,为此必然要使大量农业人口转移到非农产业,进入城市经济部门。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一趋势无形中为木门行业扩大市场的同时,也为木门企业走进农村提供了相关的支持和有利的条件。
在城镇化过程中,城市人口会逐步增长,农业人口则会逐步减少,一些村庄会消失,全国人口布局会发生重大调整,这些变化都无可避免,一直以来都缺乏人力资源的木门企业更是乐见其成。
但是,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如果我们的政策不协调,对城市发展急于求成,甚至“人为造城”,就会影响城市发展质量,造成资源浪费,甚至危及社会稳定。
最近,媒体爆出十堰欲投资千亿“削山造城”。而此前“削山造城”的榜单中,已经有兰州、西安、延安等一批城市。城镇化在有些地方似乎有异化之虞。那么什么样的进程才是健康的城镇化呢?
健康城镇化三大标准:一看城镇化是不是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率;;二看城镇化是不是有利于我国中产阶层发展壮大,并使社会各阶层人民共同分享城镇化利益;三看城镇化是不是有利于提高社会稳定状态。归根结底,成功的城镇化应该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
与此同时,木门企业进驻农村市场的时候也要坚守以人为本这一基本原则。只有顺应时代的需求,企业才能健康长远的发展下去。
从近些年的城镇化实践看,如果对目前体制机制不加改革,对某些现行政策做调整,城镇化能否健康推进很是令人忧虑。
工业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过程多是中产阶层的崛起过程,我国因为房价畸高、农村土地征收制度不尽合理,导致城镇化过程难以伴随中产阶层的崛起,甚至让人担忧相反的过程发生。
从目前形势看,做到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必须尽快解决两方面的问题。
一是要尽快改革土地制度,明晰土地产权,更新土地规划理念。要加大农地保护力度,用农业保护区制度替代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更好地保障农业现代化。
中央政府紧紧抓住这个管理控制环节,将其他土地使用和规划权下放给地方,同时要求地方强化市场对土地供求的影响,减少政府的行政干预。
二是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向城市集中,坚持农民自愿原则,发展适度农业规模经营。防止城市资本过大圈占农地时出现不公。
新型的城镇化不是简单地摊大饼,而是城乡居民权利的扩展和更加有效的保障。
此时,各地最应该做的,或许不是急于抛出一个个庞大的造城计划,而是停下来,想想这些年的城镇化有没有“以人为本”的欠账,有哪些制度的樊篱需要拆除,又有哪些城乡居民权利的短板需要补上。
不少木门企业都紧随政策的脚步,开始着手在农村设厂房,为自身渠道的扩展也为城镇化进程尽一份力。作为城镇化的重要参与者木门企业在追求自身效益的同时更应注意当地人权益的维护,只有真正融入当地的氛围才能相对安稳的走向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