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会不会做生意,只要开店就赚钱”——1995年至2004年,郑州沿郑汴路到莆田一线的农田逐渐被建材类市场“改头换面”,并陆续形成陶瓷、板材、石材、灯饰等专业市场。
但如今,建材类市场门口卖饼的商贩都在感叹昔日盛景不再,“一天到晚没几个人”。
现状
卖饼商贩说
“一天到晚没几个人”
3月20日下午,郑州东建材北门外的郑汴路上,市场门口很冷清,一个年轻的卖饼商贩坐在摊前打起了盹儿。
“来买东西的人不多,一天到晚没几个人。”这个商贩说。
“到了下午根本就没人。”东建材一徐姓商户告诉记者。
“生意不好。”郑州板材装饰大市场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总结行情,“几天不一定能卖出去一件东西。”
辉煌
不管会不会做生意
只要开店就赚钱
2006年,孙涛开始任东建材管理处负责人。他回忆,2000年左右,为了装修自家房子,他整天都泡在东建材买东西,“整个郑州唯此一家。”
从市场建立初期就在此工作的一郑姓主任笑着向记者描述,“以前不管会不会做生意,只要开店就赚钱”。
“当时面值小的钱多,有的营业员查钱查得手疼。”她说,这一情况大约维持到2005年。
2004年东建材的交易额
超过50亿元
郑州建材市场的历史可追溯至1992年西建材建立,当时的淮河路还是土路,“市场附近还是农田”。
1995年东建材开建。至此,郑州建材类市场东西格局形成,并以东建材为主导。
据2004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当时东建材的年交易额超过50亿元。
扩展
郑州建材类市场已经细分
东建材的辐射作用多次被人提起,“西到中博,东到白沙,东建材带动了郑州整个建材类产业发展。”
并且,如今的产业已经细分。商都路修通后,陶瓷、板材、石材、灯饰等专业市场改变了以往“一个市场啥都有”的情况。
孙涛介绍,2005年以后东建材一些大商户脱离市场向东发展,莆田一带集仓储、加工、展示为一体的市场迅猛发展。但郑州建材类市场仍主要集中在郑汴路、商都路沿线。
存在小、散、乱问题,与政府规划不符
“莆田这边市场规模确实大,但生意不见得好,人流量并不大。”东建材相关负责人认为,这些市场存在小、散、乱的问题。
“档次低、没有完善规划、消防等配套不完备、土地租赁性质”等,是外迁办相关负责人对这些市场问题的概括。
同时,阻碍交通、与政府规划冲突,也是这些市场面临的问题。
政策
郑州多家建材市场2年内将外迁
2012年6月份,《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中心城区市场外迁工作的实施意见》发布,郑州将外迁177家市场。
其中,建材作为一个核心业态被单独规划。
根据外迁工作部署,东建材、西建材等市场今年将搬家。
一市场负责人认为,市场确实已经到了必须提升的地步。
2011年,很多商户在他们市场内找门面,他发现商户们的选铺标准已改变,“旧市场生意不火,消费者对环境、质量的要求增强,都促使旧市场升级。”
情况
加工、展示等市场
各有不同特点
东建材归市场发展局管理,孙涛说会配合政府进行外迁工作。
实际上,这牵动的是包括保安在内的市场管理处全体人员的工作和生活。
而在其他一些建材市场,这一政策引起的不安广泛存在,“人心惶惶”是记者听到的最多的词。
并且,每个市场的情况也不相同。
在五洲精品陶瓷城,记者发现这里的店铺全由总部旗舰店构成,装修档次与多数市场不同。
而在莆田,一些石材市场由于加工需要,店面实际上等同于车间。
是否所有类型的市场都要外迁?有没有新市场能承接大型加工门店?这些是很多商户关心的问题。
格局
1万个建材商户
须找到新“婆家”
郑州市场外迁规划“一区两翼”中的市场核心承接地华南城(资料图库),一期工程预计今年年底可以投入试营业。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市场精品交易区有总建筑面积57.2万平方米的建材专业市场,承接开始外迁的商户。
“至少可以承接5000个建材商户。”相关负责人说,其中部分工程已经封顶。
金马凯旋家居CBD是政府规划的另一个市场集聚区。金马凯旋郑州公司执行总经理杨孔专介绍,新市场同样承接建材类商户,今年年底总计将有50万平方米新市场开业。
位于新郑的另一新市场华商汇,规划的也有居家生活、现代材料等业态,以及石材板材等门类。
“在新郑市龙湖镇规划1.5万亩,招引全国知名企业,打造建材市场集聚区,作为建材批发市场外迁的主要承接地,使其交易额达到300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建材市场集聚区。”外迁规划如此设计建材类市场集聚区。
只是,目前这一集聚区的进展还不明确。
据市场发展局提供的早期数据,郑州建材类市场商户约为1万户。
毋庸置疑的是,这1万商户构成了现今的郑州建材行业主体,他们的选择也决定着郑州建材业将来的格局。